这几天,连续的高温,只要是一出门就热得从头到脚的汗,而且潮湿得透不过气,感觉热得恨不能像小狗般吐出舌头,能多点新鲜空气。头发天天都是湿的,头发长,能不湿吗?像这样的气温,我出门都是扎马尾的,这样感觉会舒服些。如果阳光辣人的话,骑电瓶车还得戴上头盔,这样头发又会被捂出汗来。每天,菜市场最多逛20分钟回家,在家想好了买什么,去了买过就走,不去耽误时间,这样完成事情,效率也高。
夏天再热,我们家吃饭是从不马虎的,每天一顿都不耽误,我认认真真做,他们认认真真吃。特别是老公,一到夏天胃口更好,所以,我每天还是会换着花样去做,每顿都要荤素搭配好了,才能均衡营养。我现在就是他们的营养师,我做什么他们就吃什么,至于每餐,都不能马虎对待,还是要做得合口味才行,因为美食总是在满足味蕾的同时让人感到满足和幸福,餐桌上满满的阳光,简单的饭菜,也能感觉吃出大餐的心情,有必要的都可以尝试或感受一下,相信,都会有此心情,应该都可以体会到的。
前几天,弯弯去图书馆借回来一本小仲马的《茶花女》,我顺便就问她了,“你喜欢哪位作家?你最喜欢读哪一类的书?弯弯看看我不语,我以为她在思考怎么回答,没想到她淘气地咧着嘴傻笑,根本不用多考虑,我猜想她最喜欢的就是轻松的文字,应该是易读的小说。其实,我更加希望她能多读些世界名著,因为阅读世界名著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可以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现在,我感觉小说是给青年的,写的是青年,读的也是青年,因为小说很难写,必须有强悍的体魄与充足的精力,一写就是几年,几回打造,才能成就。还有杂文是给老年人的,要有足够的阅历与哲学观点,才能写出杂文,要么是矛,要么是剑,总之有足够的支撑与积累才能写出。我个人还是比较爱读散文,因为散文是中年人的,写的人是中年,爱读的也是中年,只有中年才能抽出点滴的时间写点散文、读点散文,三五页也成,一两行也好,读的不累。我读散文,最好在三千字内,看到那些把散文写到上万字,甚至成书的,总觉得惊恐,怕自己坚持不下去,读上三五十页就得放弃了。其实我也喜欢读关于美食方面的书,上次去金地书城里有美食家蔡澜的书,我翻看了一会,还真不是因为他的文笔多幽默可亲,多渊博明智,而是因为那些美食让我放松,哪怕没吃到,读一下也是好的。
因为,我也向往成为美食家,所以努力地活着,活着的每一天都提醒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人,做好每一餐饭,不让明天的自己虚度过光阴。现在,特别喜欢这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你才能找到满意的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