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广播说今天出梅的,怎么这会又开始落雨了。下午,送弯弯上小提琴课的时候,一路小风吹着,天阴沉沉的,不过还好一直等我们到家了,雨也没下下来。今年是庚子年的梅雨,任性而为,雨下的倒是痛快了,被大形势培养出大历史观以及大格局的人们,心里不由得多了几分忧患意识,搞得人心慌慌的。终于梅姑娘就要走了,我却有三分不舍与眷念,热天就要来了,凉快的日子不多见了。转念一想,去年夏天三个月不下雨,把人都渴怕了,或者,夏天的季节,少少地下一点毛毛细雨,多送点凉风也好。但现已时近大暑,恰才出梅,属于夏的日子其实已经不多了。
昨天,一大早就出门陪老公去鼓医拿检查报告,之后去看老爸。坐地铁出了站口就感觉热浪扑面而来,我们在阳光之下,没有打伞。久雨的天气,不止是物品会发霉,就连身体也是会发霉的,就想在阳光下晒晒,人立马就精神了许多。想起小时候,老妈那会说过:晒梅或是晒霉。我想,我也应该是在阳光下晒一晒也好,更符合现在的主题,但我更喜欢那时的晒梅说法,有点诗意,有点浪漫,还有点回忆。
现在,住在城市的高楼大厦,已是很多年没有过晒梅这个事项了。记得小时候,每当梅雨季之后,在夏天的烈日之下,老妈都会把家里的冬衣、棉被一一拿出来晒在长凳上,还有竹床上,那会我们家住一楼,有个大院子晒梅更方便。阳光之下,一院子的花花绿绿,有厚厚的棉衣,有各色冬天的服饰,还有手织的毛衣毛裤,有冬天的厚袜子、棉鞋等等好多我们家人所有的冬天服饰。那会,我们穿的内衣叫球衣,那会有球衣当内衣穿也是时尚穿法,家庭条件好的人家才有的穿了。不像现在,都是穿贴身全棉舒软的内衣,各种颜色款式面料又时尚又好看,想想,还是现在人过的舒服。
过去我们家晒梅,不仅要晒冬衣、冬被,家里还有很多书籍也是需要晒的。我们家有很多课外读物,大多是老爸累积的书本,还有很多小人书。加上我们自己上学用过的一些课本,老爸也会留有一些,每当雨季之后总会拿出来放在院子里的通风处晾晾。这个习惯,一直到我家住在二楼时,也完美的延续着,而我家晾晒的小人书已经没有了,都被老爸那会搬入二楼后卖掉了,二楼不像一楼有院子,没有多余地方,小人书也就不便带走了,就卖掉了。昨天,老爸还说起小人书了,他说把小人书卖掉真可惜了,要不然留下来,也是个古物收藏,那是我们家原有的味道,也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真心希望明天重建阳光,我也洗洗晒晒。我对于洗晒这些事总是积极的,但这几天晒梅还有点为时过早,最起码要等天晴稳了才行。等到哪天,天气回归大晴天,就可以晒梅了,那时,闻着阳光的味道,重温少年时晒梅的心情,那场景,想想都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