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歌》之五——舞蹈

(2012-01-01 09:36:51)
标签:

岁月

文化

情感

杂谈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212/11/c0/16504227_16504227_1355158706718_mthumb.jpg            舞蹈(洗衣歌)剧照

                   

 

http://s2/middle/6ac1527cxb54a75c4bbc1&690
             1991年12月23日欢迎哈萨克代表团到鸭溪酒厂演出舞蹈《看秧歌》合影
       左起 肖成会 孟娟  刘建君邓小燕  我  向阳 王帮琼 马芳


      1971年参加工作之从后,我们这批人在单位就是文艺积极分子,每年我们都会搞一些活动。也就是单位的春节联欢会之类的活动。

     那个时期,我们有一个舞蹈是我们的保留节目,那就是《洗衣歌》。这个节目的来历有一段美好的回忆。那是60年代的后期,我看了一场电影《旭日东升》里有一个舞蹈叫《洗衣歌》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是由西藏军区文工团演出的。后来,正好我去逛书店,看到了由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编的《洗衣歌》这个舞蹈的书,就把它给买下了。参加工作后,我们几个老文工队员在一起,里面有喜欢舞蹈的人,我就和同伴们商量:我们是否把《洗衣歌》这个舞蹈排练出来。得到了同伴们的热烈响应。尽管我本人跳舞蹈不行,但我喜欢欣赏舞蹈,喜欢舞蹈语汇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和美好的意境以及带给人们美的视觉享受。

    我们把舞蹈的人确定下来之后,我就把《洗衣歌》的书交给了杨正常和杨兴容,因为他们两个是跳舞蹈的,而且对舞蹈语汇的理解力特别强。因为这本书,就是一本舞蹈动作分解书,全靠自己的理解去排练。不像现在有什么视频之类的。他们两个把音乐一段一段的用笔标记好,编上号,然后把基本的动作,根据动作提示图,把基本动作练好,再根据场记图,配上音乐来完成一个一个的动作。他们两个统一了,然后再教其他队员。经过一段时间的专研,终于完成了对舞蹈《洗衣歌》的排练。

    然后又根据图片,由李家会这个巧手,做出了舞蹈的道具——背篓。李家会用的是牛毛毡,做好后,涂上油漆,再画上花纹,真的特别像而且特别的漂亮和结实。这个背篓我们整整用了两代人,这是后话。根据书上的图片,我们又因陋就简的作出了漂亮的服装和假发。

    第一批参加《洗衣歌》舞蹈的有:杨兴容、居萍、杨启群、张兴琼、王有芬、吕作风和小卓玛肖成会,班长由李家会扮演。

    这个舞蹈我们排练好以后,就参加了地区的一个比赛,自然获得了冠军。而后,又多次参加县里的各种慰问演出,在遵义市的各大剧场都演出过,人们都很好奇,这个舞蹈真好,怎么和电影里的一模一样呢。后来,南白也搞了舞蹈比赛,《洗衣歌》又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个舞蹈成了我们单位的一个保留节目,后来,老队员又将这个舞蹈传给了年轻的一代,他们又接着演了好几年。但每次演出,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1988年年春节前,我就请在电视台工作的我们单位邓小燕的爱人游建林,请他在年三十晚上,一定将春节晚会的节目录下来,看看有什么可以为我所用。结果当年的一个舞蹈《看秧歌》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舞蹈《看秧歌》是山西晋中秧歌。是由山西歌舞团演出的。舞蹈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着强烈的戏剧色彩。舞蹈将一群天真烂漫、活波可爱的山村少女看秧歌时那种如痴如醉的神态揭示得淋漓尽致。舞蹈通过少女们看秧歌时的“喜看”、“惊看”、“羞看”“傻看”等富于面部表情的表演,使舞蹈充满了独特的“野味”和“丑美”。经过我们喜欢舞蹈的几个老队员和年轻人看后,大家都是和我一样,非常的喜欢这个舞蹈。我就问她们:能把这个舞蹈搞定吗?向阳们几个年轻人异口同声的都说:我们一定把它搞定。我说:那行,那我们就争取今年的艺术节上去亮相。

    我就请游建林将音乐录成录音带。然后,将图像多置几盘做备用。最开头,就叫参加舞蹈的队员天天看录像,(她们是向阳、刘建君、马芳、肖成会、孟娟、邓小燕、王帮琼)让大家都将音乐和舞蹈动作都有了相当的印象后,我就将一台电视机和录放机安放在大会议室,让她们进入了实质性的排练中。其中,向阳等年轻人对舞蹈语汇理解要快一些,她们就将动作先学会了,再来教其他人。

    这个舞蹈非常难学,是因为它里面有很多的舞蹈动作是她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比如扭头留身、塌腰翘臀、耸肩提胯、拧身挽手、勾脚抬脚,屈膝吸腿等夸张变形的动作,要真正做到位,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她们都是一群热爱舞蹈的人,所以,她们的训练非常的刻苦。为了将舞蹈动作做到位,她们真的是花了很多的功夫。很多队员回家都是对着镜子练习,尤其是王帮琼,回家练得特别的认真和刻苦。大概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她们终于将舞蹈基本完成,只是一些细小的动作和表情有待进一步的去完善。

    1989年五月遵义县第四届的艺术节上,我们将舞蹈《看秧歌》搬上了舞台。当幕布拉开,音乐响起的,演员出场,就使人们眼前一亮,随着舞蹈到位的表演,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效应。赢得了人们长久的热烈掌声。这个舞蹈不光是音乐吸引人,而且舞蹈动作的“乡情”和“土味”构成的幽默和诙谐,使人们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会为舞蹈演员丰富的面部表情而发出由衷的笑声。尤其是马芳的“傻看”,真的是演得出神入化,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后来有人叫马芳叫“傻妞”。到后来,人们直接将我们这个舞蹈叫“傻妞看灯”。现在说起这个舞蹈,人们都是津津乐道。

    其实,获得第一名不是我们最高兴的,而是追求完美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连评委都夸我们:会想办法知道向电视学习,真的聪明。事后,人们纷纷都说:真的是神了,她们怎么把电视上跳的舞蹈模仿得那么的像模像样。

    这个舞蹈,成了县里的保留节目,有好几次,重要的会议以及接待外宾,都邀请了我们这个舞蹈去表演。

      

 

                               2012年1月1日于贵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