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何淑敏2010
何淑敏201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62
  • 关注人气:3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歌》之一

(2011-12-15 13:21:46)
标签:

岁月

情感

文化

杂谈

http://s16/middle/6ac1527cxb4075d32952f&690

          左起:任刚    肖成会   主持人王平   

http://s10/middle/6ac1527cxb40763bbf6a9&690           
         左起 任刚  肖成会   主持人王平    我   向朝伦
http://s13/middle/6ac1527cxb4076a7d872c&690

                    访谈进行中

http://s14/middle/6ac1527cxb407708d036d&690

                   访谈进行中

http://s12/middle/6ac1527cxb40776d7923b&690

                                    访谈进行中
http://s11/middle/6ac1527cx78672614e1ea&690

                        访谈进行中    

http://s1/middle/6ac1527cxb40782a38d30&690

                           访谈进行中

http://s1/middle/6ac1527cxb40787dff530&690  
    我手中拿着创作于六十年代的《洗衣歌》舞蹈的舞蹈动作分解图,这本书我整整保存了近四十年。
http://s14/middle/6ac1527cx786727dddfed&690

               我在领唱《一支难忘的歌》

http://s9/middle/6ac1527cxb40794ded5a8&690

                   老中青三代演唱《一支难忘的歌》
    后排左起 任刚 贾福彬 陈文珊 刘小兰 张明伟 李卫东 卢小敏 王 敏  杨正常 胡作华

    前排左起 张容 肖成会 吕作风 王建敏  我     刘建君 马 芳  杨兴容 王国辉  向朝伦
http://s13/middle/6ac1527cxb4079ab16dcc&690

                            合影

http://s3/middle/6ac1527cxb407a02dc522&690
      1971年一起参加工作的老同志:后排左起 贾福彬 杨正常 吕作风 任刚 肖成会 胡作华
             前排左起  我     杨兴容

 

     

       前几天受遵义县电视台的邀请,回遵义做了一期——遵义县金秋艺术节走过25周年专题节目《难忘的歌》的嘉宾访谈节目。

      从1986年就开始举办的《遵义县艺术节》到今年整整走过了25周年。作为一个县,能把一项群众活动坚持进行25周年,并且是越办越好,真的是了不起的一件事。回想当年,遵义县艺术节是我们心中的一个品牌,那个年代,除了每年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那我们每年的艺术节就是我们那个地方最受欢迎的的一台文艺大餐了。

    作为一个组织者与参与者,回想走过的路,真的是感慨万千。因为我们单位,曾经连续八年夺得大合唱的桂冠,小合唱及舞蹈也多次夺冠。这样骄人的成绩,是其他单位望尘莫及的。

    这次邀请的烟草公司的嘉宾,有我,任刚和肖成会及公司领导向朝伦。访谈的内容主要是回顾我们单位多年取得骄人成绩的点点滴滴和许多有趣的人和事以及这里面的酸甜苦辣。访谈以前,我和任刚及肖成会,和电视台的主持人王平及电视台文艺部主任钱忠诚进行了一次策划和沟通。

    我回贵阳也进行了一些准备,在这期间,我希望现在的领导尽可能多通知当年的老同志都到场,让他们也参与这件事。过了几天,又回遵义,进行了正式的录像。大家老同志见面,都非常亲切和激动。

    杨兴容还对我说:“你当年选歌真的是费了心的,我们唱过的歌,现在都不过时,真的要好好感谢你。你会写,希望你把我们曾经经历的事情写出来,就更好了”。我说:“行,没问题”。

    录像之前,我们排练了当年获奖的小合唱《一支难忘的歌》,这支歌正好与这次节目的内容吻合了,所以,电视台特别安排我们重新演唱这首歌。只是这次增加了一些年轻人,当然,这样显示了我们烟草公司企业文化的一种传承,显示了我们烟草公司后继有人。

    访谈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录制完成。这次电视台给了我们单位足够的重视,给了我们展示企业文化的一个机会和平台。

    这个成绩的取得有着诸多的原因。

    首先是:1971年我们这批唱样板戏的知青和社青,本来是准备安排在文化馆的,但当时派性的原因和其他的一些因素,这事就不行了。这时,正好赶上遵义烟叶复烤厂建成要投产,需要招收人员。当时,复烤厂管理属遵义地区,厂址在遵义县的地盘上。县政府为了安排好我们这批人,就找到地区,将我们符合政审条件的人员全部安排到复烤厂,经过政审,只有16人通过,进了复烤厂。其他有几人未获政审通过,遗憾的离开了我们,这里面有我们的手风琴手杨群生和唱阿庆嫂很棒的陈小安等等。

     但我们到复烤厂工作是有条件的,就是我们这批人,要作为文化馆的编外文工队队员,只要县里有演出任务,复烤厂要无条件的将我们抽出,支持县里的工作。我们这16人,就像一颗颗种子,就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使复烤厂的企业文化之花越开越茂盛。后来又进了一些漂亮姑娘和帅小伙,我们复烤厂被外界称之为“鲜花盛开的村庄”。使我们开展活动起来,如鱼得水。这就是我们有很好的艺术人才基础的历史原因。

     其次是:领导的重视,可以说,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和喜欢企业开展各种活动。有了这些,就足以。

 

      注:1994年遵义烟叶复烤厂与遵义县烟草公司合并,改名为遵义县烟草公司。

   

                          2011年12月15日于贵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