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儿所住了近两年,1991年的七月份,我终于分到了单位新建的职工住房,是一套三居室,有三间卧室,一间客厅,有厨房和厕所,有一个内凉台和一个外凉台,还有一个储物间,面积有90多个平方。住房在五楼,采光很好,每间房屋,我都配上了漂亮的雅致的窗帘,显得屋子很温馨,显得每间屋子都很明亮。
儿子马上就要进入高三了,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我们就决定暂时不装修了,把房子打扫干净,在水泥地面上铺上地毯,客厅的地面是“眼镜”自己买来地板胶一块一块的铺上的。只是厨房请人搞了灶台和灶头,那时还是烧煤。
这次搬家我们把家具换成了组合家具,买了皮沙发,给孩子们买了书柜等等。原来的旧家具折价买了,只是留了一个床头柜做纪念。八月中旬,我们就搬进了新房。
这期间,我又到贵阳给女儿买了一台英文打字机。这两台英文打字机我都没白买。两个孩子硬是把这两台打字机用坏的,后来准备去修,但要拿到上海才能修,我们才放弃了。
随着生活的提高,“眼镜”的单位搞了用电户,后来又有了液化气,我们家就两样都用,这样才彻底的告别了烧煤煮饭的时代。
1996年,儿子分到了省级机关工作,因为儿子是当年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所以免去了八千元的城市增容费。我们就用这笔钱,把房子装修了一下,就是地面铺上了红椿木的木地板,客厅和厨房铺上了地板砖,窗子换成了不锈钢的,大概就这些改变。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1992年10月份我们家,买了第一台29寸的“日立”彩色电视机,1996年后,又续置办了一套音响,买了很多卡拉OK碟子,后来女儿也去读大学了,我们家就成了朋友周末聚会的场所。大家都热衷于唱卡拉OK,而且水平都有所提高。
1999年的11月份,大孙女出生了,给我们家又增添了另一份快乐。孙女是在贵阳出生的,生下没几天,我就将媳妇和孙女接到遵义了,让媳妇在遵义的坐的月子。媳妇几个月的产假满后,孙女就留在遵义,我们自己带。我们请了一个钟点工,早上来,下午“眼镜”五点钟下班后,钟点工就走了。儿子和媳妇两个星期回来看看孩子。我们带尽管有点辛苦,但孩子带给我们的童趣和欢乐,足以消除我们的疲劳。为了记录孙女的成长,我们又花了几千块钱,买了一个摄像机,来给孙女摄像。
2002年,我所居住的房子属于城区改造的范围,要进行拆迁。考虑到孙女一天天长大,需要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那时,孙女都在进托儿所了。为了能让孙女早点回贵阳进幼儿园,“眼镜”就辞去了厂长的职务,搞了单位的内退,将拆迁的还房卖掉,搬到贵阳。因为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就叫儿子在贵阳给我们买了一套住房,准备退休后,到贵阳住。这次既然要拆迁,那就早点到贵阳。所以,我们赶紧将贵阳的房子装修了。
2003年的元月,我们就离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遵义,搬家到贵阳。我当时2002年七月也从单位的中层干部岗位上退下了,搞了内退。只是我很快又到了一个房开公司打工。考虑到孙女只是进幼儿园,有“眼镜”和孩子们照顾就行了,所以,我就暂时在侄女家住,继续在遵义打工。只是每个星期都回贵阳。
2011年12月6日于贵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