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以忘怀的—我的长征(徒步串联之二贵州境内)

(2010-12-22 09:17:04)
标签:

岁月

文化

情感

杂谈

分类: 我的情感生活

 

     1966年年底从重庆串联回来没多久,11月20多号,我又和我们学校其他班的同学去串联了。

     我们一行十几个同学,他们是:女生有周朝容、周兴卯、甘正英、何玉群、男生有刘子富、陈永卓、彦某、曾某等.每个人都背上背包,听说因为串联的人太多了,住宿有困难,所以我们就带上了背包(我的被子还是借的,因为我的被子太重太旧)。为了表示我们忠于毛主席的决心,我们决定徒步串联,每个人还准备了一副绑腿,因为这是走路必须的装备。我们那时的装扮是很可笑的,每个人背个黄军挎包,上面印着字: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等字样。脚上绑着绑腿,穿着一双黄军球鞋,有的腰上还扎一根黄军皮带,头上都带着一顶黄军帽,手臂上带着红袖套,上面一般都写着某某红卫兵字样。反正那时的红卫兵都是这样打扮的。所以有时候分不出男女来,有的上厕所还发生误会。

    我们是坐车到的贵阳,然后从贵阳开始徒步串联。第一站就走到龙里县城,第一天走路还行,大家兴致很高,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不觉得累,尽管天很冷,但大家的心是火热的,毕竟大家都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第二天,我们继续前行,尽管有的人开始喊脚疼和腿肚子疼,可能是绑腿没有绑好,但大家相互鼓励,互相帮助还是坚持一口气走到了贵定县城。第二天,修整一天,恢复一下体力,毕竟大家是第一次走这么长的路。

    第三天,天刚亮,我们又出发了,那年的冬天特冷,路上和山上都是凌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桐油凌。尽管我们的脚上都绑上了草绳,但路还是太滑了,行走速度太慢,怎么办呢?我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两个人手牵着手,在公路上用小跑的速度来行走,这样,既不会摔到,而且行走的速度还快,那时的汽车很少,所以尽可以放心大胆的在公路上随便走。我们一边小跑,一边还有时唱着歌,这样,才不至于那么累。

    因为那时大家的家庭都不富裕,所以都穿的不多,有的同学连棉衣都没有,更是连一双像样的行军的鞋都没有,最好的就是一双解放鞋,那种鞋在冬天特冷,因为它底子薄,又滑,所以在这样的路上行走,你说有多难。因为怕摔倒所以心里紧张,走起路来,特小心。更不要说去欣赏一路上的美景了。

    只有在下完一个长坡过后,稍微休息的时候,才看看周围的雪景。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树上草上地上都是冰花冰柱,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多姿多彩,好一幅银装素裹的冰的雕塑画卷,使人心旷神怡。尽管很冷,但空气特清新,那时没有什么空气污染一说,尽管经济各方面都比较落后,但大自然回报给人类的,确是最好的最健康的空气和水及食物。

    当天,我们就住在贵定。第二天,我们又向马场坪前进,当时,这些地方都很贫穷,从人们的穿着和街景等等,都可以看出。

    我们计划在一个月之内,走到韶山,大概有2000多公里,所以,时间还是要抓紧,我们基本是每天走一个县城,我们有时也一天走过一百多里的记录。只要是大家说好的,今天走到什么地方住宿,那每个人,咬紧牙关,也要坚持走到。有几次,我和几个男同学在前面打前站,我们到了好几个钟头,后面的同学才到,看到他们那疲惫的样子,我们只有安慰他们,为他们端洗脚水之类的活,尽快让他们早点睡觉,好第二天继续赶路。

    我们走到了黄平。黄平又称旧州,它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中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距离贵阳157公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北部。黄平很美,典型的苗族风味的建筑,比比皆是,清一色的青瓦屋顶,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显得黄平古色古香。至今我都还有印象。我们在黄平待了一天,参观了附近的一些景点。

    下一站,我们又走到了位于贵州东南部的施秉县,这个县城还是很漂亮的,它有舞阳河在县城流过,所以显得充满了古朴浓郁的少数民族风味,是一幅清丽碧透的画卷。

    过后,我们又走到了镇远县,镇远古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州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说镇远是一幅“朴素中珍奇,淡雅中显神韵”的水墨画,一点也不为过。

    在镇远,我们住在武装部招待所。不巧的是,我在镇远生病了发高烧,没办法,为了不耽误大家的行程,经过大家商量,决定留两个男生和一个女生陪我,其他人先走,在玉屏等我们。为了减轻负担,我在镇远把背包邮寄回家里,通过两天的治疗,我终于好了,为了赶路,我们四个只有坐汽车了。通过武装部,给我们找了一部货车,就是那种大篷的,我们坐在后面。因为大家都是徒步串联,我们坐车,是有点不恰当,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好几队红卫兵,看见我们坐车,都大叫:坐车串联可耻!搞得我们真是尴尬。

    在玉屏,我们顺利会师,分别几天又见面,大家都很高兴。

    玉屏位于湘黔两省交界处,是贵州省的东大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玉屏的箫笛,我们到时,正好遇到赶集天,满大街都是卖潇笛和卖箫人的吹笛声,听当地人说,玉屏箫笛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因为那时经济不发达,玉屏还显得比较穷,我只记得满大街很脏,到处是稻草和垃圾,一股牛粪味。

    在贵州境内,我感受到了贵州山川的秀美,最深的印象是,每个县城都有一条河或一条江,把每个县城都装扮得那么的美,那里的民居也很有特色,青瓦或青石板的屋顶和木板房和青石板的街道,古色古香,保持着一种远古的味道。一种自然的朴实的民风随处可见。苗族侗族的服饰头饰也很漂亮,一般的妇女随时都穿着自己民族服饰,在路上随处可见,有的还喜欢化装,只不过,化得有点夸张而已。我们有时偶尔也评论一下。

    我们下一站就要离开贵州,进入湖南了,再见,贵州——我美丽的家乡,没想到,那一别,竟是四十多年都没有机会再去看看曾经走过的地方。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去看看那美丽的黔东南。

   

                      2010.12.22于贵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