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字”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变讲堂为学堂”,看学生是否自主地学,是否合作地学,看每一名学生是否积极地学。与传统的“教师如何教会学生?”、“这节课教师得怎么样?”从思想深处是不同的。我们不必再为“没把学生教会”而自责,而应为“怎样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地学”而想办法。为了推进“24字”教学模式,我在备课、小组合作学习、编写导学案、正确运用“24字”模式上提出一些建议。
一、变备课为导学案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以往的备课大部分教师都是抄写优秀教案,或是从网上下载,或是照抄教案书,而且是能省的就省,对实际教学并无多大作用。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教师才可能认认真真的备一节课,前思后想,左改右改,很不容易。“24字”模式的备课实际上是一份导学案。这种设计操作时有三方面要特别重视:
一是学习目标的确定要用准确、具体、可操作的语言表达。如能记住、能说出、会应用、能默写、能解答等用语。比如语文课以往有把目标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现在要明确什么样的感情?是赞美还是自豪,是悲伤还是喜悦?
二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各环节可分为三步设计。如温故互查环节,先编出习题或标明做某书某页的哪些题?其次预估会出现的情况和处理的办法。如第几题可能有难度,估计多少学生不会做,计划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是让会的学生展示?还是教师精讲,还是教师引导学生讲再总结。第三留下课中备课。即实际各预估的不一样时的处理办法,课中、课后记下来。
总之,这样的备课,教师不一定写多少字,但却要教师认真动脑,整理习题,编写习题,预估问题和处理措施,课中备课,都要深思熟虑,而且只有经常这样做,才能逐渐成为优秀的教师。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的关键。以往全班学生会不会,教师全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小组合作就是把这一重任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会,不会时在小组内学会,全都不会时或大部分不会时老师再讲会。所以我们要从分小组、培训组长组员、指导小组合作、捆绑式评价、调动积极性几方面落实合作学习。
1.科学地分小组。先按照张四保主任讲的,班主任牵头按成绩、平时表现、综合素质等,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组长坐在后分好坐好。这种分法最多两天时间就能搞定,在运用过程中适时调整。
2.组长组员培训。要小组会合作,必须进行培训。对组长,要求培训他们会分工、会督促、会讲思路、会讲过程、会讲方法。对组员要培训他们会倾听、会复述。
3.指导合作。首先明确有无必要合作,其次让学生明确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第三是合作的内容要明确、方式要明确,是组员讲给组长听,还是小组内组员每人讲一个方面,等等。
4.指导展示。合作完成后,教师判断有无必要展示。全班展示时一要指导发言学生声音宏亮,表述完整。二要强调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出正误才能补充或纠正。三要提示先把补充或纠正的机会留给本组,然后是其他组。四要随时掌控展示学生或小组的数量。如果题目较难,可让优生展示,容易则让组员展示。展示过程当前最需要改正的是,教师不要接学生的话头。当前大多数教师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当学生发言时,老师可能认为学生发言不清楚,或认为其他学生没听清,自己听懂了,就接过学生的话头转述。要培养学生认真听、学会学习,这样的机会就应让给学生,让学生补充,让学生纠正。如果教师不放心,可以让组员补充、纠正,如果他们都会了,应该问题不大。
5.捆绑评价。要让小组合作好,捆绑式评价用得好,可以大大提高合作的积极性。评价的内容也就是项目,各阶段不必相同。比如,小组刚创建阶段,学生不会合作,就要把评价能否按时完成作业,能否主动教组员,组员能否按组长要求做等等作为评价内容。小组合作熟练时,促进小组积极展示方面等方面就可以作为重点。总之,评价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堂上发奖励卡或小红旗、红五星等,十个卡换一个金钥匙,十个金钥匙换一个金牌等等。实际上只要我们想办法,勤思考,提高积极性的形式很多。
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的奖励应该不一样。课堂上补充、纠正其他同学也要评价。
三、学案的编写
学案说白了就是习题。是老师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任务而设计的问题或习题。编写、打印学案是当前遇到的最大的难题。一是花费大,二是教师工作量大。我们在太谷学习时,大家都在琢磨。我想,还是充分发挥目前的教材、练习册的作用。老师们从这些现有的资料中,认真筛选出哪些可以作为温故互查,哪些可以作为自学检测、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等。我们只需在导学案中注明在某书的第几页第几题即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自己设计习题,通过多媒体或小黑板展示出来,最好不要让学生抄写过多,以免耽误课堂时间。
四、“24字”模式的运用。
这种模式有6个环节,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该模式是以学为中心,是以高效为目的的,理念是核心,对于没模式或以前模式低效的老师,按照6环节操作,逐步完善。对有经验的老师可以灵活运用。可以两个合并或取消一个都是可以的。
五、师生课堂语言规范
课堂上,教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得有礼貌。比如,我在听的一节语文课,学生的语言有:“老师,我给李明同学补充一下”、“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得到了答案,现在由我来代表小组汇报”“我来给大家读”“我是从第五句话中找到的”。等老师问,“还有吗?”“同意吗?”时,学生答“我不认为王强的正确,因为。。。。。”“李佳豪,我给你纠正一下”“我觉得黄燕的理由不充足,我来给她补充。”“老师,我认为你说的不完整,我来给你补充。”老师的课堂评价非常重要,能很好地起到鼓励作用。如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说:非常聪明,你不仅答出了。。。。。而且说出了。。。。。
批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老师说,有一位同学的眼睛还没有找回来。批评在黑板上写字小,老师说,“大家都做对了,但我有一句话,大家写字都是让人看的,只有一位同学不愿意让人看”等等。
六、课堂评价和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语言培训是新模式必须要做的。
前提是教师确实转变观念,以课改为使命,做智慧型教师,而不做体力型教师。这一观念的核心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过程。教师作用的发挥主要在于组织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反馈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和成功,包括体验失败和痛苦。要想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备好课是关键,备什么?重点是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备课的结果应该形成“导学方案”。
1.教师要有危机感。以山西省为例,每年中考缩减1万人,再有五年有一半教师就没事可干。山西有一个县,教师全部落聘再重聘。教师不是铁饭碗,有本事才是永远的铁饭碗。
2.教师如牛负重般工作而成绩平平的原因分析:
①教师对学生实行等距离管理。
②教师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
③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满堂灌教法就是误人子弟,是干扰好学生创造差学生,还使学生厌学、流失。
3.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实现师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
①从学生入手,变讲堂为学堂。 分组方法:两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大组长坐在后排,实行捆绑式评价。这里,关键是启动学生。所以对学生要进行理论上的培训:a 学好知识有三个层次: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b 错误是镜子,是路标,帮人改错等于帮自己防错。c 二人小组的学习是互为资源,不是“一帮一”,对于好学生而言,差学生是好学生练习口才和思维的资源。 d 竞争获胜,不在于超越别人,重要的是实现自我超越。e 集体是水,个体是船,水涨船高,在落后的集体中难以出类拔萃。f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训练场。g
对小组学习要进行指导。组员不能满足于听。说话声音要指导,说话礼貌、完整方面要指导。
②从教师入手,变教案为学案。
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阅读感悟,关键在预习前置,教师将知识问题化。自学检测,主要是发现什么地方学不懂。合作交流,是将问题氛围三类,分别由好中差三类学生讲。学生合作交流期间,教师做六件事:静悄悄、不辅导、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确定哪些问题必须讲(课中备课)、把得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黑板是面批面改的地方)。展示点拨,分小组内的小展示和全班的大展示,大展示可以学生代讲(学生代讲时,教师做四件事:倾听、指导、不重复学生的讲解、表扬)
分层训练,用已经编好的三组练习题。拓展延伸。
好课的标准:新课不新,旧课不旧。
4.四种课型怎么上?
新学课,采用导学新方案。温故互查(复述,约5分钟),设问导读,自学检测,巩固练习,拓展练习。
练习课,选好题目,独立完成组内互讲,组内纠错,教师抓住共性问题讲规律。
试卷讲评课,阅卷可以教师阅,也可以学生阅。集中讲评尽量少占用时间,其余时间组内互查互纠,勾出错题,补漏练习,再次小组互讲。
复习课,主要做法是以练代讲。做到问题练习化,知识网络化,借题上楼、拓展思维、形成解题思路。(先练习之后小组纠错,教师归纳知识点,发现漏洞,再翻书补足。)
5.教师应有的理念
①知识是学会的。②做智慧型教师。③应该进入干事业的状态。④理解几个多与少的关系:教师讲得多,学生学的少;教师备课多,辅导、批改作业少;选题精,学生得到思路和方法就多。
七、模块“3+X”教学模式
①问题指向,预习先行;②呈现目标,任务导学;③互动探究,合作求解;④交流展示,适度扩展;⑤反馈矫正,尊重差异;⑥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