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您就是师德——《我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2019-08-24 10:37:42)
分类: 读书笔记

您就是师德——《我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昨晚熬夜将《我的教育故事》一书读完。夜深人静,与窗边窸窣的秋虫为邻,与桌前柔和的灯光为伴,聆听教育老前辈于永正老师娓娓讲述一个个温暖、平凡却感人肺腑的教育故事。

书中收录了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生命的最后半年所撰写的30篇教育故事以及2014年以来发表于报刊杂志的20余篇教育随笔。淳朴的文字间流淌着真挚的情感、无言的大爱。阅读过程中,几度潸然泪下。

包容。当两个孩子主动来找于老师承认考试“作弊”时,于老师夸他们诚实,为他们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偷梨子的故事并将当年校长所讲的话——“儿童,往往因错误而美丽”——送给了他们。当孩子忘记佩戴红领巾时,于老师为孩子借来一条,亲自为那个孩子佩戴并回敬他一个队礼。当孩子参观军营却忘记穿迷彩服时,于老师微笑着,幽默地说:“他们是正规军,我们是民兵。”并且挎上抢,与那几个孩子合影。于老师将孩子视为孩子,视为容易犯错误的孩子。他没有严厉地斥责,没有大声地警告甚至“威胁”。他的包容仿佛一束光,不止照亮着他所教授的那些孩子们……

尊重。于老师为帮班里的留级生消除自卑,摆脱孤独,专门为他开展了几节口语交际课与书面语交际课。孩子们在课堂上不但学习到如何表达与书写,还领会到团结与温暖的力量。课间,于老师与那个孩子说话,其他孩子们也都围过来与他说话;于老师与他掰手腕,其他孩子也都拥上来与他掰手腕。于老师说:“老师亲近学困生,学生就亲近学困生;老师尊重弱者,学生就尊重弱者。”这仿佛是一个关于“尊重”的故事,而意义又远超于尊重。

智慧。面对着班里调皮捣蛋的“愣头青”甚至“双差生”,于老师幽默风趣而充满智慧地与他们“过招”,将他们一一“收服”。那些原本暗淡的眼神被重新点亮,那些年轻美好的生命开始向着更好的方向茁壮成长。于老师的课堂时时蕴藏着精彩,充满智慧而仿佛行云流水一般。学生们跟随着于老师一起,埋头读书、静心思考,渐入语文学习的佳境。

善良。通过一次家访,于老师得知“启虎”的母亲去世,他由爸爸一人拉扯长大。于老师对启虎充满爱与同情。当启虎有了后妈,害怕被后妈虐待时,于老师耐心地开导他,劝解他,并且通过巧妙的引领,让启虎终于开口叫出了“妈妈”。看着再次拥有了母爱,长胖、变得快乐的启虎,于老师感到无比得幸福。他的善良,就在这样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流露出来,绽放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专业。无论备课、上课,还是在与学生们的日常交往过程中,于老师处处体现着一名教师该有的专业素养。因为专业,所以他能迅速、准确地找准时机,对孩子们进行深入浅出的生命教育。孩子们在于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温暖而幸福地成长。因为专业,所以于老师的课堂处处闪耀着自信、智慧的光芒。语文课堂在于老师的辛勤耕耘下成为了最快乐的游戏乐园与最丰饶的成长土壤。

快乐。于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去春游,寻找春天;带孩子们去赏菊,为菊花另起惟妙惟肖、生动有趣的新名字;带孩子们去河边钓鱼,用钓来的鱼慰问军属和孤寡老人;与孩子们一起在秋天的田野里捉迷藏……孩子们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快乐欢笑、安静成长,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与生命的神奇。

赤诚。于老师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仍然持续着自己的教育事业。他的手已经几乎拿不动笔,但他继续进行着教育反思与写作。他被疾病折磨地痛苦不堪,但他用幽默的方式宽慰着身边关心他、守护他的每一个人。于老师对教育的赤诚、对亲友的挚爱,不仅感染着身边的人,更触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还有诚信、平等、从容、洒脱……都是于老师真实的写照。而所有美好的词汇仿佛慢慢汇聚于一体,凝结为“师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才是对于老师最贴切的描述啊!于老师说,凡是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又有较好的语文素养的语文老师,都可以说“我就是语文!”当我合上《我的教育故事》,心中浮现出一句话——

于老师,您就是师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