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源于热爱——《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

(2019-05-31 05:00:15)

 
   
繁花似锦的五月,我们叙事者共同品读的是《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

在安静的教室里,优美的文字与静寂的心一起徜徉;在热闹的屋檐下,最美四时之诗与心中的怀想一起跃动。跟随着蒙曼老师的娓娓道来,我仿佛沐浴春天的和风细雨,品嗅夏天的稻花荷香,聆听秋天第一颗露珠的凝结,擎起冬天飘零的第一片雪花。有“淑气催黄鸟,晴光绿转萍”的多彩灵动,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哀愁深情,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闲适洒脱,也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迈雄厚。

那穿越千年的风花雪月,那千古流芳的秀口锦心,那风姿绰约,风骨、风雅、风流的大唐诗人,那魂牵梦绕的盛唐气象,就这样,从或清浅或凝重的文字中,翩翩走来……“诗意”,潜藏于书本的角角落落,蕴含于文字的深深浅浅。我也在时节的更替与四季的轮回中探寻,这份诗意,究竟缘何而起,从何而来?

 

春天的惊喜——春夜喜雨

若非蒙曼老师的提醒,对于杜甫的印象,仍停留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的沉闷萧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忧国忧民以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天悯人。

“诗史”留给我的刻板印象过于厚重,以至于我不假思索地屏蔽了“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灵动秀美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冲天也是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谦谦君子品格,仍是杜甫。

蒙曼老师对于《春夜喜雨》的解读,让我重新认识了更全面、更立体、更真实的杜甫。当忧愁、肃杀、悲愤被一场轻柔的小雨悄悄淋湿、轻轻打落,当明亮、欢愉、憧憬渐次溢满心头,那淅淅沥沥下了一夜的小雨,不仅滋润着干涸的土地,点亮蓬勃的春天,更是明媚了诗人美好而纯真的心灵。

 

夏天的浪漫——满架蔷薇

真是不敢想象,《山亭夏日》竟出自高骈这样一位武将之心。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夏日里饱满、清新的绿树荫浓,池塘中若影若幻的楼台倒影,该是被轻罗小扇、浅笑嫣然的美女子所看到与描绘啊。高骈这样一位驰骋沙场的武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即可。

可正是这样的反差,衬得那一阵轻扰水晶帘的微风更加细腻、妩媚,正是这样的对比,让那满架的蔷薇更加香气袭人、沁人心脾。

戎马倥偬的将军,见多了燕山大如席的雪花,看惯了边塞大如斗的碎石,战场归来休养的片刻时光里,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水晶帘动、满架蔷薇的景象,一下子让他敏感了起来,激荡起心中所有的美好与热爱。这不正是杜审言在《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中所描绘的“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么?

 

 

秋天的情思——月明人尽望

秋天总能带给人无限的遐想与怀念。关于秋天的意象,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还有“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文人墨客对于秋的吟诵乐此不疲。

而王建所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则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触。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在中秋节这一天独自一人,院中赏月。如水的月光洒落在庭院里,氤氲出一片素雅、清冷的白光。归巢的乌鸦,亦被这袭人的月色惊扰,扇动翅膀,鸣叫几声。一树桂花被露珠打湿,但丝毫不减扑鼻的香气。倒是这浓郁的桂花香啊,连同皎洁的月色一起,将诗人的情思带向远方。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是中秋节最为经典的意象与情境。只是,诸多望月之人,各自的情思又有不同。那绵绵无期的想念,又会萦绕在谁的心头呢?诗末含蓄蕴藉的反问,反倒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触摸到了诗人悠长深切的情思。

 

冬天的悲悯——北风恨难裁

提到唐诗,怎能少得了“诗仙”李白呢?蒙曼老师在“四时之诗”中,赏析了李白的三篇佳作,分别是《长干行》、《江上吟》和《北风行》。从“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到“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的长情厮守,从“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的美声色到“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的真性情,都是浪漫、洒脱、狂傲的李白的真实写照。而他的悲悯,则在《北风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开篇,李白借由《淮南子》中的神话典故起兴,表现“独龙”栖息的寒门的阴冷。然后一个反问,“日月照之何不及此?”随后的环境描写与故事的讲述,令人心情沉重、心生寒凉。少妇日思夜想的丈夫已经战死沙场,不复归来,但她仍然“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何等的痛苦、何等的暗无天日!

无数诗篇都在描述将士战功卓著、建功立业的辉煌,可倚在门口,翘首期盼丈夫归来,甚至苦等一生,只换回丈夫阵亡噩耗的思妇,又有几人关注过?李白的才情、浪漫、洒脱、狂傲,都远不及他的悲悯,厚重与悠远。

品读《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跟随着蒙曼老师的脚步,从“润物细无声”的春天里出发,路过盛开满架蔷薇的夏天,欣赏海上升起的皎白月色,感受西北边塞凛冽刺骨的寒风,直至“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开启下一个季度的轮回。

对于开篇的询问,我仿佛也窥探到了清浅的答案——诗意,源于热爱。

唯有热爱,才可因一场细细的春雨而满心欢喜;唯有热爱,才能够将满架蔷薇的香气沁入心脾;唯有热爱,才会在冷露无声、更深夜色的月光下任情思绵延;唯有热爱,才能转过身来,看到那些与战场相距遥远、与雄壮无关而又无边无际的苦楚。

大唐诗人对于生活、对于家国以及对于人本身的热爱,凝聚于一篇篇诗文之中,字字珠玑,历经千年而不朽,直至镌刻进每一个中国人的骨血,内化为中国人共通的品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减分又何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