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三观的印度,让我思念(二): 防火、防盗、防阿三


标签:
reacho旅行 |
分类: 海滩阳光寺庙——亚洲 |
防火、防盗、防阿三
自从在Belur的寺庙前被寄存鞋子的管理员坑了一把之后,又遇到几次故意少找零钱,我把防御功能又提升了一个等级。
渐渐我发现,人家能给我找零已经不错了,越往北走,越来越多的商贩说:“No
change”(没零钱),无论你给他100卢比还是20卢比,全都没零钱,或者理直气壮地不找零。
10卢比、20卢比是小数目,我倒不是在乎钱,而是不喜欢被人当傻子的感觉。我迅速地学习了一项新技能:囤零钱。抓住一切机会,把1000的、500的、100钞票的全都破开,看到路边摊有零钱就扑了过去,没两天下来,我就攒下一大包硬币。
在这个汽车的后视镜都会被撞飞的国度,走在马路上我经常不知道怎么就受伤了,胳膊被蹭了一下,手被划了一个小口,并且自己当时还不知道。印度的车辆十分凶猛,公车还没停稳乘客就下完了,人还没完全上车,车就开动了,印度人跳上跳下就跟猴子一样,挂火车、挂汽车、挂摩托车完全不在话下。我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节奏,坐嘟嘟车时一只脚刚跨进车里,车子就开动了,啪啦一下,我的膝盖撞掉了一块肉!
带了10个创可贴完全不够用,我盘算着是不是可以在这里做点创伤药的生意,没想到伤口不仅没有发炎,还奇迹般的比在国内时候加速自动愈合。我想印度的水土是不是能增加人的抵抗力,要不然这么脏乱的环境,印度人怎么不生病不拉肚子,再想想恒河沐浴,在飘着尸体和牛粪的河里洗澡沐浴刷牙,没有人生病,这里的一切太神奇了。
在印度即使生病了也没有关系,这里看病全部免费,包括我们这些来旅行的外国游客。免费医疗在印度早已写入宪法,估计只有这条法律印度人会去循序。政府的免费医疗、寺庙里的免费食物、加上南亚次大陆炎热的气候,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乞丐,有些人甚至连乞讨都懒得干,往地上一睡,饿了就去垃圾堆里翻吃的,或者去寺庙找食物,仿佛活着就是为了等死。
经过一夜的火车,终于抵达我心中的圣地:亨比。背着大包不知何去何从,千万不要指望向印度人问路,他们不仅会一顿乱指,还会边说话边摇头。在印度有多种摇头的方式,直着摇头,斜着摇头,轻摇等等,不同的摇头表示不同的意思,摇头表示“yes”,也可能是“no”,还可能是“maybe”,绝对会把人逼得抓狂。
此时此刻,我已经把自己武装到牙齿。
让我为之倾倒的亨比:
旅行中遇到坑蒙拐骗再所难免,我曾在巴塞罗那被抢劫、在泰国撞汽车被勒索、在阿尔巴尼亚住宿被骗、在巴黎遇到过假警察,但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啊。
而在印度,每天都能遇到坑、骗、讨钱的、要饭的、想揩油的,随时都要作好斗争的准备。
亨比是一个让所有旅行者都会为之倾倒的地方:它是印度的“庞贝”,方圆几十公里都是被遗弃的废墟,淹没在椰树、稻田、山川、巨石、河流之间。它曾是南部最强大的毗奢耶那伽罗王朝所在地,如今已经被遗弃,虽然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却没有完全被旅游开发,保持着原始的风貌。这里是我此次印度之行最爱的地方。

在亨比的一个餐馆吃饭,没有点饮料,结帐时一个15、6岁样子的服务员把隔壁桌空的饮料杯放到我桌上,得意洋洋的一起算钱。那神情,在告诉他周围的服务员同事——看,我多有本事,能多挣到钱!
那孩子正陶醉在被同事们羡慕敬仰的幻想中,我一个巴掌朝桌上重重拍了过去,盆子、碟子、杯子统统被我的“降龙十八掌”震到地上。幸好这些东西都是塑料做的,如果是瓷的,估计就要上演一起国际流氓冲突事件了。
经历了印度火车上的冲突,正憋了一肚子火。我站起来,用手指着他,怒瞪双眼,用最肮脏的英文骂人的词语咆哮着。整个餐厅所有人都被我吓呆了,我敢说,他们打从娘胎里出来,就没有见过女人还能这么凶,绝对毁他们三观。
一时间空气仿佛凝固了,停顿几秒后,另外一个服务员赶紧过来打圆场,战战兢兢的拿掉饮料杯,给我买单。一些胆小服务员吓得躲了起来,没人敢靠近我。
从事餐厅服务员工作的都是低等级种姓的人,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最根深蒂固的地方在于——底层的人自己不把自己当人。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印度警察会带着长棍巡逻,时不时还拿着棍子打人。
印度人是典型的欺软怕硬,当别人欺负你时,你越凶,他们越软,千万不要指望能和他们讲道理,他们视自己国家的法律为无物,更何况是道德。印度人视法律为无物到什么程度?且不说废除种姓等级、嫁妆制度的法律,这里的人结婚几乎都不会去领结婚证,只有在婚礼上有祭司主持,在神灵面前起誓才算结婚,领结婚证根本不算结婚。
自此之后,我的口号就成了——“防火、防盗、防阿三”。
嫁妆制度
在亨比的小村庄,有些女人和孩子看到我挂着大相机会热情地让我给他们拍照。拍完照片一窝蜂地围上来问我要钱,我不给,一个小孩拉着我不让我走。我瞬间又发飚了,唠唠叨叨地骂,吓得他们成鸟兽散。我发现自己火气越来越大,耐心越来越差,一边被印度的美景震撼着,一边被不适应的印度文化冲击着,越挣扎,越受伤。
我还发现,有村民走路会避着其他人,我纳闷印度人怎么这么遵守交通规则了,后来才知道他们是不能让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他们就是“不可接触者”的贱民,连影子都不能接触。走过他们生活的地方之后,有人告诉我要把鞋子扔掉。
看过一个数据统计,不可接触者的人数,占印度总人口近20%。他们唯一受过的“教育”来自于宗教,他们的神告诉他们:你们生来就是贱民,你们这一生就是来受苦的,唯一的解脱就是赎完这一生的罪孽,祈求来世有个好出生。印度教用万能的“生死轮回”让信仰它的人对一切甘之如饴。
牛是印度教的神。即使在首都德里,大街上一堆堆的牛悠哉悠哉地逛,堵塞交通,司机们不仅要给牛让道,如果撞到了牛,还得负责把它们治好。这里的牛,可真牛!
印度,不仅人有高低贵贱的等级之分,就连牛是也有等级的。最高等级的是白牛,它们的背上有瘤,在大街上看到这种牛可得恭恭敬敬的,当地人切好一筐筐的水果喂给它们吃。按照印度教徒的信仰,杀这样的白牛和罪过比杀人还要重。敬重它是因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的坐骑就是一头白牛。
第二等级的牛是黄牛,可以耕田、拉车、挤奶的。等牛年岁到了,主人就可能把它们放到街头,任其自由游荡,吃百家饭。
最低等的牛是水牛,在印度被视为恶魔的象征,地位相当于印度人中的贱民。有一些低种姓的人还会专门宰杀水牛和制作水牛皮革品,颇有一番“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这样一个从人到动物有高低贵贱之分、且等级森严的国家,却自称自己是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对此我一直无法理解,曾问过几个印度人他们的民主体现在哪里?他们的回答都没有让我完全理解。对于这个国家的一切,我越好奇,越想弄明白,就越上瘾。
从印度老师那里了解了更多关于印度嫁妆制度的状况。即使法律废除了嫁妆制度又怎样,形同虚设靠边去。印度教圣典《摩奴法典》对嫁妆规定道:女方必须承担所有婚姻费用,媳妇如能带来充足的财富,女性就能受到尊敬,神就喜悦。一个妻子在婚后如果是违背了她的丈夫,她在来世会变做一条野狗。
嫁妆的高低与女子的教育程度和年龄相关联,教育水平越高、年龄越大,男方会要求的嫁妆就越来越多,在印度,你若娶到一个“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业)的大龄剩女就赚大发啦!我一直打趣在印度工作的老Q要心思活络一点,娶个黑富美,再狠赚上一笔,如果对方生不出儿子,休了她,再娶,再赚,从此发家致富奔小康。
要娶黑富美可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印度种姓等级制度最森严的地方就是婚姻,只能在同等种姓等级之间通婚,跨越等级,在宗教上是犯罪。
低等级低收入的父母出于经济考虑,不愿意让女儿接受教育,并且尽早把她嫁出去,在印度看到12岁的女孩结婚千万别大惊小怪。低等级的新娘嫁妆一般在15万卢比(15000人民币),是一个普通家庭年收入的4倍。一个女儿的嫁妆,全家不吃不喝至少得攒上4年。如果有好几个女儿,那非得倾家荡产不可。
如果婚后没有按承诺给男方足够的嫁妆,经常会发生家庭暴力或者被人杀死, 2012
年印度政府统计的数据,当年有8000多名印度妇女因为与嫁妆相关的原因而丧命,最常见的方式是把女人直接推入火中,然后说是厨房意外事故,印度管这种现象叫做“厨房事件”(女人蹲在灶边做饭,很容易被推到火中去),已经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
男方在烧死一个新娘之后由于立案率低、证据不足、亲族包庇等原因,即便有警方介入也很难将犯罪者绳之以法,男方很快就会再娶一个新娘,再赚取一大笔的嫁妆。女人婚后得花多少心思去取悦和讨好丈夫,才能获得一些尊敬和爱情啊。
即便付出了高额的嫁妆,婚后印度女人仍将沦为男人的性奴隶和生育工具,一辈子都在生孩子、生孩子、生孩子。印度的公务员只能生3个孩子,其他人则没有限制,随便生。
我这才知道,之前我一路的“Fuck”、“Bitch”白骂啦,这在印度根本不算骂人的话。印度恶毒的骂人语言和生育有关,比如说:“诅咒你这辈子生不出儿子,只生女儿,生一打女儿!”被骂那方要气绝吐血。要知道“诅咒”和“赐福”在这个国度是两件非常重大的事。
在乡村能看到一些公开的超声波鉴别胎儿性别的广告,人工流产、杀死女婴比比皆是,印度的男女比例失调比中国严重得多。
男人和女人在印度简直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存在,如果我生在印度,请赐我一个鸡鸡吧!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帐号:Yrui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