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蒙古包黑湖马夫图瓦人西域 |
分类: 行摄天涯 |
9月7日 穿越第一天 到达小黑湖
醒来已经是9点钟了,用冰凉的河水洗了脸,总算清醒了过来。饭毕结账后,大家把一部分行李放到薛师傅的车上,让他等我们三天,第四天到贾登屿会合。薛大哥将他的宝贝皮大衣借给了我,告诉我有这件皮大衣,再冷也不怕!我带上这件衣服,想想山里的寒冷,心里感觉很踏实。
告别了薛大哥,跟着几个马夫,我们拿着行李到了马夫安排的出发地,几匹枣红色的马儿已经在那里等待了。扎好行李,我和车姐上了马,欢声笑语中和其他的两个马夫告别后,另一个年轻的哈萨克向导带领兴致勃勃的我们出发了。
沿着东面的山坡我们一路走一路回头,喀纳斯村的全景逐步展现在眼前;喀纳斯湖隐约地藏在村后西边的山下,渐渐远去。我们如此反穿的人不多,路上没有同方向的游客。走了不太远,一片高山牧场上出现了一座小木屋,我们驻足停留,看到一个女孩三个男孩,便把带来的铅笔和糖果分给他们。他们很高兴,可惜说话听不懂,马夫说他们是图瓦人。
跟随他们到了院子里,院子里还有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猫,几个孩子很高兴,女孩很害羞地跟我们拍照留念。我们也很高兴遇到这么活泼的土瓦孩子。准备离开时,一个大一点的男孩拉住我的手比划二,用不流利的汉语说两元,我明白了,赶紧给了他两块钱离开了他家。
这时,我心中很失望:本以为遇到了纯朴的图瓦孩子,没想到他们也知道要钱,别的汉语不会说,却学会了如何用汉语要钱。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觉得他们的热情变成了以要钱为目的。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应该是旅游开发和游客造成必然结果吧!
图瓦人晾晒的酸奶
图瓦孩子
我们在原始层林中穿行,一会涉水一会过沼泽,我本来就不想骑马,骑马还叫什么徒步啊?可是开始就因为是女性而被安排到了马背上。终于,老公背着沉重的相机走累了,我下了马让给了他。我们一路走一路看,奚老的脚力很快,一会就跑到了队伍前面。不知道走了多远,时间已接近北京时间下午两点,我们找了一个阴凉处吃午饭。在布尔津买的馕派上了用场,还有酸奶、火腿肠......我们五人来了一顿还算丰盛的野餐。(马夫是哈萨克族,不能吃猪肉火腿肠,我们给了他鸭翅膀。)
过小溪
路上的景色
午餐过后,继续赶路,前面是一个很陡很漫长的达坂。我和奚老步行,另外两位骑马,走到一半,我发现自己已经开始体力不支了,前面的路似乎要一直上坡走不完。
前方,天空蔚蓝,达坂上是平整的草甸,一直延伸到天边。此时,我感觉我真的走到了天边,奚老远远地走在前面,天、地、人,一个完整的画面,映衬出人的渺小,天地的苍凉博大。
我们加快了脚步,终于走到了达坂的顶上,放眼望去,山下是一大片平缓的盆地与丘陵,布满黄绿色的草甸与沼泽,黑湖就坐落在中心,天地之间,平静的黑湖显得格外的深远与静谧,此时,我以为我不在人间!而遗憾的是这种感觉,无法用相机去记录,我只有努力将此情此景深刻心间,好好珍藏!
风渐渐冷了起来,天上的乌云飘了过来,我们加紧了脚步,将帽子手套都戴上,继续前进。没有靠近黑湖,我们远远的绕黑湖而过,向更远处的小黑湖进发。那里的蒙古包,是我们今天的宿营地。
小雨伴着瑟瑟的秋风迎接我们,雨天下的黑湖看起来更加神秘,我们继续步行了一段时间,前方的路看起来遥遥无期,马道并不明显,还好有向导。走过一片沼泽,雨渐渐停了,用薛师傅的话来说,新疆十里不同天,山里的天气更难预料。下午的光线很柔和,前方的一片山包山长满了红柳,几只高大的骆驼错落地站在山坡的红柳丛中,不时抬头好奇地看着我们。当时的画面很美、很和谐,身处世外的感觉,可惜没有图片记录。
天还是挺冷的,路越来越难走,除了体力超强的奚老,我们都走不动了。马不够用,善良的哈萨克小伙子让我让了他那匹高大的马儿;老公骑我那匹叫巴克将的倔强小马。一路上,马夫还唱着动听的哈语歌曲,我们晃晃悠悠地继续前进。
蒙古包,在哪里?路上我们问马夫好多次,他说翻过一座山,过一会还要翻过一座山......终于,前方的山坡顶山出现了几个白点,今天的宿营地终于快到了。
谈好价格,我们选择了第一家蒙古包,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妇,男的干瘦,女的丰满,都是哈萨克族,汉语说不太好。我们五个人住一个又大又漂亮的蒙古包,这个蒙古包就在小黑湖边。傍晚的小黑湖,幽深平静,神秘莫测。此时,我们已是又冷又饿,围坐在老板自己住的毡房中,喝着热乎乎的奶茶,顾不上手脏,抓起博萨克吃了起来。香!豪爽!痛快!
算是吃了下午茶,我们出门溜达。看到老板正在门口砍柴,老公他们也想一试身手,斧子、长锯、木材......这些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更想是一种游戏。玩够了砍柴,我和老公两个人走下山坡去看小黑湖,小黑湖的旁边还有一片更小的水塘,布满大石头,我们小心地穿越石头堆绕过水塘,走到湖边。说是湖边,其实下面还有一个陡坡才能碰到水。回望山坡上的蒙古包,已经看不见了,虽然距离不远,但是山坡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傍晚时分,湖水不透明,呈现很暗的黑色,感觉掉进去的东西都会被黑暗的湖水吞没,平静地没有一丝波澜,估计非常深,难怪叫小黑湖。四周一片死寂,仿佛这个世界就剩下我们两个人,一种诡异的静谧感。
远处的水面上出现了几只水鸟或者是鸭子,静静的游,只在偌大的湖面上留下短短的水纹。我们向“鸭子”的方向走去,“鸭子”很机敏,马上向更远的地方游去了,所以我们也没有看清楚所谓鸭子的样子,这更增添了小黑湖的神秘感。天色渐暗,我们走向蒙古包,老板娘正好下来到水塘边取水,他们平时就是喝这个水生活的。
夕阳西下,天色暗了下来,气温也低了。对于小黑湖边的寒冷,我们早就有所耳闻了,此时亲身体会了一下,薛大哥借给我的皮大衣派上了用场。准备吃晚饭,我们围坐在蒙古包的床边烤火,炉子里烧的是木柴和松枝,边烤火,边聊天。一会儿功夫老板端来了一个炕桌,放到了床上,我们都很惊喜,奚大哥高兴地说,没有想到待遇这么高,可以在床上吃饭!让老板和老板娘一起吃,他们执意不肯,于是我们五人围坐一桌,等待我们的晚餐。这里条件有限,老板给我们做了一盆水煮风干羊肉,这个水煮可不是水煮肉那种川菜,而是纯白水煮的羊肉,除了盐没有别的佐料了。但是羊肉的鲜美让我惊讶,没有一点膻味,只有纯正的香味;而且由于风干过,肉质很紧实。还有一个菜是炒葫芦,也很美味。简单的两个菜,喝着暖暖浓浓的奶茶,别无所求!
饭必,外面天色已经全黑。深山里,几乎没有灯光,只有远处的山头上还有几个蒙古包,在偌大的山中显得格外渺小。我们在蒙古包中烤火畅谈,马夫哈斯铁尔是个活泼的小伙子,给我们写他的名字,用不流利的汉语开玩笑,老板家有个很小的黑白电视,还有一台DVD呢,!哈斯铁尔找了张哈萨克族舞蹈的光盘,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里没有电视信号,看光盘已经很不错了!老公拿出头灯,准备出去方便,哈斯铁尔看到我们的头灯,很是喜欢,老公就把头灯送给他了。火光,音乐,欢笑,充满了蒙古包。
老公出门方便,一会儿,听见他在外面大喊我们的名子:“快出来,看星星!”言语中流露出惊喜。我们披上衣服冲了出去,门外寒意袭人,伸手不见五指,抬起头的瞬间,我们忍不住惊叫!啊!太美了!那漫天的星星,密密麻麻,闪闪发光,用繁星这个词一点都不夸张。由于我们深处山谷中,布满星星的夜空就像一个庞大的盖子,盖在我们头顶,连天空与山顶的交界处都是清晰闪亮的星星。以前在新都桥,也看过美丽到惊艳的星空,但是今夜的星空仿佛离我们更近,一伸手就能摸到。星星似乎都长大了,近处的星星明亮到刺眼,遥远的星星发出柔和的光,一层一层......众星闪耀,连银河都不明显了。流星不时滑过天空......
此时看看蒙古包主人的房间,灯光已经熄灭,寂静无声。真不好意思,几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城里人在人家睡觉的时候还在这里大喊大叫!此时才不过北京时间晚上10点多,他们的生活方式真健康,早睡早起!是啊,不睡觉又能做什么呢!在这深山里,没有手机信号,也没有电视信号,电也是靠自己用太阳能充的。我们在星空下看到眼睛都花了,有点疲劳,回“包”准备睡觉!
车姐和奚大哥比较讲究,带着头灯出去刷牙洗脸,还好我们事先在炉子上烧了些热水。我和老公比较能凑合,漱口水应付了事。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洗脸都是奢侈的享受。
这个蒙古包很大,半圆形的大床,睡十个人没有问题。我们五个人按照男女排好顺序,依次卧倒。这次我们都带了露营装备,本来打算露营的,到了小黑湖感受到这里的寒冷,心想还好没有露营,否则很可能看不到第二天早上的太阳了,呵呵。炉子里还有一点刚加的柴,我和老公看被子相当干净,便没有用束手束脚的睡袋,盖着厚厚的羊毛被,还挺暖和的。此时,车姐觉得我们这样躺在蒙古包里特别好玩,建议拍张照片,于是奚大哥哆哆嗦嗦地跳出被窝给我们拍照,我们嘻嘻哈哈地缩在被窝里看镜头,快乐就是大家此时的感受!(碍于此照为隐私照片,形象不佳,不便示人,嘿嘿)在这里,无拘无束,没有手机信号,没有拥挤的人群,忘却所有烦恼!
关灯,睡觉!炉火渐渐熄灭了,由于我们头对着门,感觉冷气袭来,我用衣服将头盖住,车姐则把头埋进羽绒睡袋中。隔着厚厚的两层被子,脚下还是渗入寒意。我的最大优点就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睡安稳觉,不一会便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