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十六章解读
(2017-10-15 08:00:25)
标签:
《中庸》第十六章解读 |
分类: 悦读吧 |
第十六章(无所不在的道)
【原文】子曰:“鬼神之为德(1),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2)。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3),以承祭祀。洋洋乎(4)!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5):‘神之格思(6),不可度思(7),矧可射思(8)。’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9)!”
【注释】(1)神:这里讲的大概是人格神,但宋儒张载却说:“鬼神者,二气也良能也。”朱熹说:“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又说:“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伸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把鬼神气化,说成气的功效。为德:朱熹说:“犹言性情功效。”
(2)体物:体察、生养万物。
(3)齐(zhai):通“斋”,斋戒。明,洁净。盛服:即盛装。
(4)洋洋乎:流动充满之意。
(5)诗曰:引自《诗经·大雅·抑》。
(6)格思:来临。格,来临。思,语气词。
(7)度:揣度。
(8)矧(Shen):况且。射(yi):厌,指厌怠不敬。
(9)微之显:指鬼神之事即隐微又明显。
(10)掩:掩盖,遮掩。
【译文】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虽然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的功德却体现在万物上无所遗漏。使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这时鬼神的形象流动充满期间,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鬼神从隐微到功德显著,是这样的真实无妄而不可掩盖啊!”
【读解】这一章借鬼神来说明道,道是无所不在的,道是真实无妄的,道是“不可须臾离”的,人们必须用诚心对待它。
另一方面,也是照应第十二章,说明“君子之道费而隐”,广大而又精微。看不见、听不到的,是“隐”,是精微;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是“费”,是广大。这就是“至广大而尽精微”。作一个形象的比喻,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也离不开它。既然如此,当然应该是人人皈依,就像对鬼神一样的虔诚礼拜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