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庸》第二章解读

(2017-09-02 20:00:46)
标签:

《中庸》

第二章

解读

分类: 悦读吧

第二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原文】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3)。小人之中庸也(4),小人而无忌惮也(5)

 

【注释】(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

2)中庸:朱熹注:“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它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3)时中:随时而处中。

4)小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

5)忌惮:顾忌和畏惧。

 

【译文】仲尼说:“君子能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于之所以能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合度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无所顾忌肆意妄为。”

 

【读解】本章提出了“时中”的概念。《论语·先进》记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这是对“中”解释的根据之一。但“中无定体,随时而在”,也就是说中是处于变动不居之中,这就需要随时处中,这就是“时中”。“时中”和“在中”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形态,但都是中,只是有已发和未发之别罢了。君子有此德行,而又随时处中,戒慎恐惧,所以能体现中庸。小人不知修养,任意妄行,自然会肆无忌惮,好走极端,和中庸相反。

由此可见,中庸的要求是恰到好处。就如宋玉笔下的大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