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米芾唯一画作证明他不会画画

(2010-11-24 10:30:25)
标签:

杂谈

在中国艺术史上,米芾不仅是位杰出的书法家,还被称为画家,他擅长水墨山水,其山水画被人称做“米家云山”,但米芾的真迹画作,我们一件也没有看到过。如果要找米芾绘画的真迹,只有《珊瑚帖》勉强可以算作半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故宫博物院书法专家王连起先生认为,当时米芾和苏东坡一样,都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他们理论上很前卫、独到,但真要画起画来,还有些心手不相应,也就是眼高手低,所以几乎没留下什么绘画作品。

当年,宋徽宗诏封米芾为书画学博士时,提出要看他的画,米芾却找不到可以拿得出手的作品,只好拿儿子的《楚江清晓图》给皇帝看。从这一点也可以证明,米芾对自己的绘画水平没有多大信心,还没有达到心手相应的地步。从勉强算作半幅画作的《珊瑚帖》,也可以看出,米芾不会画画,没什么绘画才能。

http://s8/middle/6aba45a7t95c3c0a865f7&690

虽然米芾的绘画才能值得怀疑,他的书法成就却举世公认。如果说《苕溪诗卷》是米芾中年时期的代表作,那么,《珊瑚帖》可以称得上是米芾晚年的代表佳作了,反映了他中年以后书法风格的转变。

因为《珊瑚帖》后边还附着另一幅《复官帖》,所以这幅帖也叫做《珊瑚复官二帖》。此帖中,除了漂亮的行书,还有一支米芾信手画上去的珊瑚笔架,依照字与画的比例,《珊瑚帖》算不上真正的画作,所以只能算作米芾的半幅绘画作品。

《珊瑚帖》虽然同样是纸本设墨,却不是普通的纸,而是非常特殊的竹纸。竹纸为浅黄色,仔细看,还可以看到纸上非常繁密的竹纤维。

中年以后,米芾乐衷于收藏古代书画,《珊瑚帖》是他与人谈论收藏情况的一封书信。信上的文字并不多,开首便写道:“收张僧繇天王,上有薛稷题。阎二物,乐老处元直取得。又收景温《问礼图》,亦六朝画。珊瑚一枝。”

帖上的“张僧繇”,是一位以善画佛道人物造像著称的南朝画家。“薛稷”,是初唐书法家。 “景温”,指的是与米芾同时代的收藏家谢景温。米芾在信里告诉朋友,我购藏到了南朝画家张僧繇的天王图和原藏于谢景温的《问礼图》与珊瑚笔架。

为了表达购得名画及珊瑚笔架后的狂喜之情,米芾在写到“珊瑚一枝”时,不自由主得墨浓字大起来,为了表达他对珊瑚笔架的喜爱之情,又随手画了一座珊瑚笔架,并在旁边写上“金坐”二字,以便让朋友明白珊瑚笔架的稀有和珍贵。

信手涂画了珊瑚笔架之后,米芾似乎兴致未尽,接着又在画的右侧赋诗一首,“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可以想象,米芾是在怎样的一种手舞足蹈的心情下,挥笔创作下了这幅《珊瑚帖》

与米芾中年之前的作品比较起来,《珊瑚帖》的字态更加随意自由,神采飞扬,也更注重个人情感意趣的抒发。在流畅飞扬的线条之中,你甚至能够看到作者心花怒放、眉飞色舞的书写状态。尤其是珊瑚笔架的插图,简直是神来之笔,令整幅书帖看起来意趣盎然。

米芾性格狂放,尤其到晚年时,更是放纵自由,行文之中,往往突然以画代笔,宋代的《铁围山丛谈》中,也曾经提到过他在字里行间随手涂抹的例子。有一次,米芾在写给宰相蔡京的信帖中,诉说到自己的流离颠沛之苦时,随手就在信中画了一只小船。

米芾曾经说过“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珊瑚帖》中的行书自由飞扬,看似“戏笔”,却又不是,一切都来源于米芾扎实的基本功。晚年的米芾,笔法绳规早已烂熟于心,修炼得精湛圆熟的字法,即便是在信笔挥洒之时,也会不经意间释放出来。心中没有了顾忌,书法创作也就进入一种心手双畅、如痴如颠的自由状态,从而能够“意足我自足”了。

然而,米芾早期的作品却不是这样。对于前代名家书法,米芾曾经亦步亦趋,每天临池不辍,虽然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却也招来了“集古字”的讥讽。

米芾书法上的变化,得益于苏东坡的热心指点。公元1082年,32岁的米芾长沙任满,特地到黄州拜谒了已谪居三年的苏东坡。苏东坡看了米芾的字,大加称赞,说他的字“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钟、王指的是东汉书法家钟繇和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将米芾的书法与钟、王二位书法大家相提并论,可见苏东坡对米芾书法的赞赏。

苏东坡赞赏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米芾向晋人学习。米芾虚心接受苏东坡的意见,此后专心学习晋人书法,尤其是王献之的书法,并寻访了不少魏晋法帖,不断临习,终于在书法上取得了质的飞跃,摆脱了古人的束缚,自成一家,进入到自由舒展的书法最高境界。

《珊瑚帖》正是这一境界的集中反映,整幅书帖时而书写,时而描画,真正达到了痛快淋漓、奇纵变幻的书法境界,将米芾书法的神采飞扬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

文、陶梦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