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言杂语61——旧京银号“四大恒”

(2016-04-21 02:16:37)

                      微言杂语61——旧京银号“四大恒”

 

清光绪庚子年(1900)之前,京师有四家银号闻名朝野。名曰:恒和、恒兴(有记作恒裕、恒肇者)、恒利、恒源,世称“四大恒”。四家银号均创于清代乾嘉之际,股东为浙江宁波、绍兴一带商贾。恒和位于东四牌楼迆北路西,恒兴在其北侧隆福寺胡同东口,恒利在东四牌楼迆北路东,恒源在牌楼迤东路北。四大恒财力雄厚信誉极佳,从未有任何挤兑之事。凡官府往来钱款及京城巨贾富人存贷业务悉数委托四大恒办理,此四家银号可以影响京城金融及商贸市场兴衰。北京人把四大恒票视同现金,以使用“恒票”为体面之事。

           京师名流夏仁虎《旧京琐记》载,有一天他跟某旗人朋友相约到南城听戏,朋友进内室更衣忽然传出詈骂之声。出来后对夏仁虎说:“实在抱歉,咱们得等会儿出门儿了。”夏询问缘由。答:“账房儿太可恶,竟然给我烟蜡铺的票子,让我痛骂一顿,他给我换票去了。”当时京城烟蜡铺子兼营兑换银票且发行银钱票。烟蜡铺是小本儿买卖,发行的票子等级与信誉与四大恒无法比。夏仁虎说:“这等小事何须在意,别误了好角儿的戏。”友人答:“不成,我怎么能用烟蜡铺的票子?言定不成。”旗人摆谱儿讲面儿,没“恒票”连门儿都不出,遑论听戏。

清末有位大臣就喜好积攒四恒票,以百张百两面值票为一束叠置平整,时常于灯下把玩观赏过瘾。一日不慎家中失火,所积四恒票烧为灰烬。无端给四大恒送了份儿厚礼。

当时紫禁城西华门外(今南长街里)有一家“泰源钱号”,专门办理内务府及宫内人员款项流动业务。泰源号不发行银票,钱款凭据仅为不及寸许宽的纸条一张,数额却常以万两计,手面之大为其他银号所不及。故而京城有“四恒不如一泰源”之谚。

庚子年五月津京拳变事起,京城银号、钱铺、典肆多数被烧毁,惟“四大恒”苦撑危局。帝后拿出私房钱及户部银共百万两接济四恒,以缓解京城金融市场秩序。有竹枝词曰:“深宫不忍苦吾民,百万新颁内帑银。传谕四恒齐复业,大家借给要均匀。”(《清朝野史大观.史料.都门纪变百咏》)而四大恒终因元气大伤,不久先后歇业倒闭,官民损失巨大。惟有“恒利”支撑至民国十馀年后关闭。(参清崇彝《道咸以来朝野见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