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言杂语49——徐乾学横阅碑文之奇

(2016-04-05 02:00:11)

                微言杂语49——徐乾学横阅碑文之奇

 

       现代书籍版式是横排简体字,俗称“横简”。古籍是竖排繁体字,简称“竖繁”。于此,横简横读,竖繁竖读乃即顺理成章必然之事。有古人阅竖繁碑文能按横排版式自上而下一截儿一截儿读,好比现在有人能横简竖看,而且尽晓其内容,简直神奇。清康熙朝显宦徐乾学就有这本事。

徐乾学是江南昆山人。“幼慧,八岁能文。”(《清史稿.徐乾学传》)他于康熙九年(1670)殿试点探花,荣登一甲第三。后任内阁学士,官至刑部尚书。其次弟徐元文比他出息得早,顺治十六年(1659)殿试状元。世祖皇帝特在乾清门召见徐元文,并禀告皇太后说“今岁得一佳状元”。徐元文官至刑部尚书,拜文华殿大学士。徐乾学大弟徐秉义康熙十二年(1673)殿试探花,官至吏部侍郎,擢内阁学士。乾学、秉义、元文三兄弟系明末大儒顾炎武外甥,同胞三人皆列一甲前三,史上少有。哥儿仨以昆山“三徐”载于史册。

徐元文入阁拜相官职最高。论才学,徐乾学最渊博。他曾任《明史》总裁官,著有《资治通鉴后编》等。康熙帝颇欣赏徐乾学才识,令他与张英(张廷玉之父)每日侍奉左右,须臾不离。并特谕吏部,遇有巡抚缺勿推荐徐乾学(依例,凡学士荐任巡抚职)。

清同治朝进士陈康祺《郎潜纪闻四笔》云,古人读书动辄称一目十行,多为过实之词。他自己年少时看书已算敏捷,也不过别人阅一行他能阅三五行,而且必然依行而读,没见过数行并下而直看者。他读康熙朝状元韩文懿(韩菼tan)所著《昆山徐尚书行状》有如下记载:徐乾学与名士姜宸英(字西溟)观看一座古碑,该碑甚高而不能尽览。徐乾学便让人扶他登高从上往下横着看碑文。先阅最上一截儿,再降至中间一截儿,最后站地上读最下一截儿。随后即对姜西溟详述碑文内容。姜西溟立时大惊,赞叹徐乾学绝才无双。陈康祺说,世间果然有天纵异质者。以目光阅览零散之句,即能贯穿全篇通晓文意。徐乾学真无对矣。

陈康祺所言天纵异质不错,人确是生来禀赋不同。然而仅就横阅碑文而言,天生异质之外还须有后天功夫。徐乾学一定自小有过训练,不然很难有这本事。本人读宋人沈括《梦溪笔谈》得如下数十字:“世之摹字者,多为笔势牵制,失其旧迹。须当横摹之,泛然不问其点画,惟旧迹是循,然后尽其妙也。”(《卷十八》)

沈括讲的是书法临帖,为了避免受字帖文意干扰,须横着临写。只关注字体本身的横竖撇捺间架结构,而不看文中之意,如此才可学到字帖之妙处。徐珂《清稗类钞.讥讽类》有一条载,唐松泉工小楷,曾帮人抄书,从早到晚只抄写千馀字。有李某嘲笑说松泉手腕儿迟钝。金奇中说,松泉仿佛在临帖。李某说:“我知道松泉不谙文意,依样画葫芦,如何能快。”此条颇切合沈括所言临帖之法。若既谙文意又知临帖之法,或许即能练就阅零散之句而通晓全篇之能。以徐乾学之身世,自小就不缺名流高人指点,如顾炎武一类士林硕儒。再加上他聪慧用功,日积月累,最终造就横阅碑文之神奇。

徐乾学有五个儿子,皆中进士点翰林。其孙徐陶璋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又中状元。后来这一名门望族因徐氏三兄弟为官不谨有失德之处,又及其子徐骏累于文字狱被处斩,徐氏一族遂式微败落,不久迁徙安徽。乾隆朝以后,昆山再无徐氏踪迹。孟夫子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徐乾学君子小人有史家论定,其荫泽馀韵五世而斩,大体不差。

徐乾学之子徐骏谳狱案亦可称奇,下篇另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