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卐均读wan(万),唐代时始有汉语读音。卐,渊源古代一种符咒、护符标志。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地都有其源流,后进入佛教梵文。佛以右为正道,即顺时针右转之卐,所以佛经中的卍常注释以卐为准。卐意为佛光,喻为吉祥。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六》载,《法苑珠林》叙述佛祖出生时云:“开卍字于胸前,蹑千轮于足下。”清高士奇《天禄识馀》载:《华严音义》云,卍本非字,唐武则天于长寿二年(693)权制此文著于天姬苑,师云此是西域万字,佛胸前之吉祥相也。《楞严经》云,即时如来佛从胸前卍字涌出宝光,昱昱有百千色。
《法苑珠林》系佛教经义篇目总集,成书于唐高宗总章年间,与长寿二年相差二十馀年。如此看,《天禄识馀》云武则天著卍字于天姬苑大体不差。
吉祥之卍字,有志怪一则。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中述及他的《夷坚丁志》有载:“蔡京死后四十二年迁葬,皮肉消化已尽,惟独心胸上隐起一卍字,高二分许,如镌刻所就。”洪迈认为蔡京乃大奸误国之人,身上却有此祥物,实在不可理解。岂非天崩地裂造化定数而生此物,以为社稷之祸哉。
唐代以后,中国一些庭院楼宇格局或檐柱彩绘常有卍字造型,即取其吉祥意。至于德国纳粹之卐,大概也源古代符咒或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