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京岁时记——正月元日(三
(2015-04-20 13:05:16)
标签:
文化 |
自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完颜氏金国占据辽国析津府(今北京)到元太祖十年(1216)置燕京路,金朝政权在北京维持了九十馀年。完颜氏女真起事于东北白山黑水,本身没什么礼仪规制。金太宗攻下汴京后,将宋朝内廷的典章礼乐、法物仪仗等全部运回了北方。可是连年战事忙于用兵,金人没工夫学习研究。直到皇统年间,金熙宗完颜亶巡幸析津时才第一次乘坐天子金轺御辇,前导以仪仗法乐。“其观听赫然一新,而宗社朝会之礼亦次第举行矣”(《金史.礼志》)。海陵王完颜亮弑兄谋位后,下令修缮汴京故宫,又把所获宋朝礼器运回去了。贞元元年完颜亮建中都时,金人尚不懂宗庙之制。《日下旧闻考卷二十九》云:“金本无宗庙,不修祭祀。自平辽后,所用执政大臣多汉人,往往说天子之孝在尊祖,尊祖在建宗庙,金主方开悟。遂筑室于内之东南隅,庙貌虽具,制极简略。”金朝在北京的祖宗太庙也就大致是个意思,很不讲究。
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后,再次从汴京把礼器等运回。并命人参照唐宋典章沿革,设立“详定所”研修礼仪规制,设“详校所”审定宫廷雅乐。凡宫廷事典,逐项编写核定。由通学术之宰相统揽成书凡四百馀卷,名曰《金纂修杂录》。同时,金人还因袭了一些辽国旧俗。自此金国才有比较像样的朝仪礼制。
金世宗、章宗两朝近五十年可算金朝的“盛世”。世宗时北京中都城垣及宫城均已建好,元旦日就在中都大内接受文武百官及外来使臣朝贺。所谓外来使臣有高丽、夏、宋等。朝贺后赐百官及宗亲命妇宴。起先的元旦朝贺有汉人古礼和金人俗礼之分。汉人古礼就是汉唐以来的周官之制。金人朝贺俗礼是:臣子先袖手稍微俯身,退一步跪左膝,胳臂肘左右摇晃,若舞蹈状。然后跪下,双手先在膝盖处晃动衣袖,再移至左后肩膀处,来回来去摇晃四次。起身再跪,凡四跪。最后手摁右膝,单跪左膝而成礼。金人管摇手而拜叫“撒速”。
金国元旦朝贺有女直人、汉人和外来使臣,礼仪各行其是既费周章又碍观瞻。承安五年(1200)五月,章宗完颜璟谕旨礼官曰:“你们议一议,女直、汉人朝拜礼数能否一致。”礼官奏:“《周官》九拜,一曰稽首,是臣拜君至重之礼。自今起,凡穿官服则行汉人礼。穿便服则各由本俗之礼。”主事陈松说:“本朝拜礼其来久矣,是穿便服之礼。今后可以令穿官服者行汉人朝拜礼,穿便服则行本朝礼。”章宗遂下谕旨,凡穿官服则行汉人礼,诸色人等穿便服则用金人俗礼。
元旦日,金人除了朝贺“撒速”摇手俗礼之外,平常人之间过年祝贺是冲着太阳行礼。“拜日相庆”与汉人面对面打拱作揖又有不同。
金朝北京百姓元旦过年大体因仍前代古礼旧俗。
元朝政权在北京延续了一百五十二年(自1216元太祖十年至1368明洪武元年改北平府)。蒙古铁木真起事漠北,属于外族“北狄”,但他们颇尊崇儒家汉学。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命汉臣刘秉忠、许衡制定朝贺礼仪。此后形成定制,凡皇帝即位、元正、天寿节,及诸王、外国来朝,册立皇后、皇太子,群臣朝贺等用中原传统礼制。大飨宗亲、赐宴大臣等多用本朝俗礼。
元朝皇帝与皇后一起接受百官元旦朝贺。当日一早,帝后二人升御座,内官鸣鞭三响。文武百官身穿朝服分左右两边相向而立,御前侍官唱引三拜并三呼万岁。舞童舞女在殿外露阶奏乐起舞。丞相至御榻前跪,祝赞曰:“溥天率土,祁天地之洪福,同上皇帝、皇后亿万岁寿。”宣徽使答:“如所祝。”丞相起身后退至进酒位。礼官将酒觞授丞相,丞相搢笏(将朝笏插于腰带)捧觞,北面立。教坊奏乐,舞乐至第四拍,丞相上前进酒,皇帝举觞。宣赞唱曰:“殿上下侍立臣僚皆再拜。”群臣三拜。丞相三进酒后将酒觞交还礼官,出笏退出。乐止。
朝贺礼毕之后,皇帝在殿上大宴群臣。元旦宫廷大宴最多许可杀马一匹,其他配以羊肉及各地所进猎物野味儿、干鱼、肉脯等。四品以上官赐酒殿上,五品以下赐酒东西侧门之外。宴毕,鸣鞭三响,帝后起驾回寝宫。
朝贺解散之后,京官之间往来迎送相互贺喜拜年。每家连续几天摆馔设酒招待客人。京城街巷人马纷纭穿梭,茶坊酒肆终日喧嚣。元大都百姓走亲访友以黄米蒸糕为馈送之礼。商家便于街头用芦苇搭建草屋,叫卖糖糕、枣糕、辣汤、小米团等食品。草屋外面挂着爆竹与各种奇巧纸灯、琉璃葡萄灯等节日用品。一直热闹到正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