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2020-08-14 11:51:17)分类: 教学设计 |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小棒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已知两种量,学生能熟练地提出这两种量合并或对比的问题,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受到以前提问的惯性思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无法提出某个量是几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时孩子们会认为有“比”就用减法的“误解”,如何突破学生的惯性思维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建立关系
问题:谁可以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2个))
追问:他这个问题将两个人建立了一个关系。这两个人是谁?他们建立起什么关系?
学生提问并解题,将问题转化成数学信息。
小红收集了16个
小林收集了13个
小青收集了9个
小红比小林多收集了3个
小青比小林少收集了4个
二、提问,寻找关系
问题:是不是我任意挑选两个数学信息你们都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小红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
学生同桌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追问:你怎么想到小红有几个?
引导学生抓住“关系句”,借助关系句提出问题。
小结:看来这句关系句很重要。
三、解问,分析关系
问题:小红有几个?这个问题要怎样列式解决呢?13+3
追问:到底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请同学们即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借助图形画一画来说明道理。
预设:小林:
问题:谁看懂他是怎样表示出小林的?又是如何表示出小红的?
改变小林的图形,让学生说出小红的表示方法。
问题:这些方法他们在画的时候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追问:现在你们可不可告诉我这道题应该用哪种方法解决?为什么?
小结:看来想解决问题,关系句非常重要,他可以告诉我们要解决的这个问题是多的还是少的,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
回忆解题过程。
四、巩固,利用关系
问题:你可以任选两个条件,像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这样,考考同学们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吗?
预设:小林收集了13个,小青比小林少收集4个。
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
预设:小青收集9个,小青比小林小收集4个。
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
五、总结,提升关系
问题:回顾今天所学,咱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