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中的树
风中的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500
  • 关注人气:4,0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繁花满地

(2024-01-10 22:24:28)

最近,电视剧《繁花》成了大家共同的话题,尤其是我的上海籍朋友,几乎是一场狂欢,他们不断地回忆90年代初,黄河路上的繁华,身边的起落沉伏,不管是大时代下的小鱼小虾,还是跌荡起伏的世家子弟,尤其是有些红色资本傍身的,更是唏嘘不断,仿佛香港导演王家卫是他们一起长大的朋友,人到老年时回顾年轻的光阴,不仅画面柔美温馨,更有着得意满足的微笑。

我对上海,一直仰望,却很少触摸,但对于金宇澄的文字,却有着拍案三绝的赞叹,只不过是路上偶然的一眼,看到昔年的美女如今的沧桑,他便写出了上海几十年变迁的巨著,他笑下的爷叔说:你为什么努力,想去的地方很远,想要的东西很贵,喜欢的人很优秀,父母的白发,朋友的约定,周围人的嘲笑,以及天生傲骨这些理由够了吗?

我是一边读,一边叹息,仿佛读的不是语言不通的上海,而是感同身受的亲友。


  “年初信誓旦旦,年末一事无成。”这几乎是很多人对自我的年终评语。

这话既对也不对,每逢岁末,为下一年定下人生目标,几乎是多数人的常态,但不是拔苗助长就是刻舟求剑,很少有人能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我常常在年末为自己打气,希望在下一个年轮里,多读点书,每天运动,减少无用的社交,脱离庸俗的日常,不但身材不走样,容貌不变形,还要做出点成绩,让家人与朋友为我不时点赞,以我为荣。但一年的时间太短,很难发生质的变化,常常在一年的终了,发现自己依旧是庸常的凡人,不但没有进步,还不断脱离社会的主流,朋友渐少,言谈无趣,面目愈发可憎。尤其是人到中年,除了腰上增了肥膘,其他皆是退步。但生而为人,最大的勇敢就是面对,不仅面对成功,更要面对失败。所以我总安慰自己,明天会好的,一切都会越来越美好。然后每天喜滋滋地起床,喜滋滋地出门,喜滋滋地面对妖魔鬼怪或是友爱亲朋。

人是必须自我安慰,生活才会越发美好的。这不仅仅是自我安慰,更是催化剂,你只有确信明天会更好,明天才会有可能变好,因为积极的心态,不仅会麻痹自己,也会感染身边人。

最近金宇澄的《繁花》大火,不是因为文学重新回归到百姓日常,而是王家卫导演与诸多明星参演的同名电视剧。我上网搜了一下,主演多是上海藉演员,有我喜欢的胡歌、马伊俐,还有诸多客串的各界名人。我很少看电视,因为觉得太浪费时间。尤其是这几年,总觉得时光飞快,如果不将工余的时间加以利用,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健身,或者写作,那真的是虚度。

而虚度,是没法回头的。

我是2016年读的《繁花》,作为一名文艺青年,尤其是热爱文学的,怎么会不关注茅盾文学奖呢。然而我并不喜欢这本书,虽然我喜欢上海这座大都市,但对于方言写作,总觉得难登大雅之堂。文学的,必须是全民性的,但凡用了方言,总觉得有排外性,尤其是上海方言。

我爸曾在80年代初去上海出差,带回几包酒心巧克力、咖啡与两把折叠椅,一边赞叹上海的繁华时尚,一边痛骂上海人的优越感。哪怕我爸花钱阔气,依旧在上海滩碰壁难行。我爸说不管你怎么大方,上海人都觉得你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哪怕穿着补丁衣服,吃着咸菜饭团呢,非拿话怼你两句,证明他的格局见识是你永无法攀登的高峰。

而《繁花》写的,不仅仅是上海人,更是许多人无法忘记的激情年代。不曾经历的人,永远无法想象,90年代的上海与深圳,就像两座梦想之城,短短的一夜过去,许多人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巨变。我是那个时代的受益者,从来到深圳工作至今,常常午夜梦回,依旧不敢相信当下这个人过中年依旧努力向前的人,是小镇姑娘出身的我。

我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多数已臣服于命运,打麻将、看视频,任命运的大网笼罩。

每天清晨醒来,我依旧喜欢读一会儿书,为自己烹饪健康养眼的早餐,或是跑步健身,为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要成为人生的主人,把自己的命运扛起来,这才是圆满的一生。


我的公众号:酒食衣

繁花满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