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们都在说《繁花》,其实早在2016年,我就读过的,只是不喜欢,读来读去读不完,到最后,半年过去了,我还只读了一半。
我喜欢上海的繁华,也喜欢上海人的腔调,却唯独不喜欢上海话。早年刚刚参加工作,一个雷厉风行的女同事就是上海人,极喜欢说话,偏偏不肯改了上海口音,冷冷淡淡的腔调,拐来拐去的弯音,一听就知道是上海人,不管是表情还是口音,都带着一股子高高在上的味道。虽然人是极好的,从不占人便宜,但也绝不会傻大方,总之是有来有往,有礼有节,从不逾矩,但也不从主动亲近。也许在她心目里,我们都是小城市来的,能让她主动亲近的,要么是极有才的,要么是极有财的,反正我不配。
老友阿彩极喜欢她,有事没事与她堆在一处,说这个的坏话,谈那个人的笑话,当然也会夹杂着自己的乌龙事,总之很欢乐,哪怕听者都笑盈盈的,个个喜欢她的俏皮、幽默与洒脱,不管看人看事,她都有一种站在高处远处观望的淡定,不像我总是急冲冲地挤过去,不管阿猫阿狗的事,非得掺和一下,表明自己的关心。
身边的几个朋友都很喜欢她,觉得她有大城市的旷达冷静,每有她参与的饭局或旅行,个个欢天喜地的,笑个不停,说个不停。人很少与她说话,但凡她表达观点的时候,我总是默默地听着,不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会附和她的观点,总之,我总与其保持距离,她的好,我欣赏不来,她的冷笑话,我也理解不了。有时我会想,这就是小城市与大城市出来的女子的不同吧,哪怕在一个部门工作,话都说不上几句,实在是彼此的不理解,与心灵上的距离太远。
但因为总听到她讲上海话,尤其是她打电话给她远在上海生活的妈妈与女儿,她女儿在深圳出生后,到了可以上幼儿园的年纪,不到三岁,就被她送回了上海妈妈处,因为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是个新兴城市,教育肯定是不够发达不够现代的,所以要让孩子生活在上海,这样才不会成为乡巴佬。
更多内容,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酒食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