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边开车,一边倾听庆山的新书,《一切境》,有时听得不真切,也忽略过去,直直在奔着目的地,书里的内容一时清晰,一时昏幽,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声音的陪伴,有吉光片羽,就很满足。
庆山当年还是安妮宝贝的时候,我就迷恋她的文字,没想到多年以后,那个伤感轻灵的女生也成了母亲,也开始有了力量,有了深刻的灵魂与沉重的思想。
《一切境》里的文字深得我心,仿佛与我自己对话,不少表达几乎是我的心声,虽然她年纪比我小,但她的深度厚度与广度,不是我此生可以追上。
她说:若人心有问题,何必投靠心理门诊。不如直接探取本源,阅读古老的哲学与经典。很多人懒惰,不愿主动而积极地读书、思考、自我教育,只希望别人直接给予答案,立竿见影。没有这种轻省而便宜的好事。
几乎是我的写照,我不愿意读厚重的哲学书,总在清浅的言情、生活散文里打转,总不能提高文字的重要,初读轻快俏皮,读多两篇即刻乏味。我也曾想提升自己,但我懒,不愿意动脑,不肯思考,不想让自己疲惫,最好有人直接告诉我怎么做,做什么,直达终点最好。
年少时不太喜欢鲁迅,总觉得他太过尖刻,做人不能轻松一点吗?你好我好大家好,多么和谐温暖轻松愉悦,直到了成年多年以后,还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心真正成熟,哪怕人近半百,依旧想葆有天真与纯真,说到底,不过是蠢。
吴冠中还曾经拿齐白石与鲁迅做过比较,他说: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而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因崇拜鲁迅和清代大画家石涛,甚至将自己冯亚衍的姓名改名“石鲁”。
今年开始再读鲁迅的书,终于知道他的深刻背后,是恨其不争,是诤诤真言,他只希望你睁开眼睛,清醒做人。我问自己,是愿意成为庆山这样疏离于世,又看清人世的人吗?想了又想,到底还是冲了一杯烫手的咖啡,细细啜了,仿佛就接近了目标般,喜悦满足。
过一日
,算一日。不想太多,才会幸福。
关注我的公众号:酒食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