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我:何为自爱?
这当然不是一道送分题,我知道这背后,肯定有着不同以往的内涵。望着她平静的眼神,突然间想起曾经一起成长的岁月,那时的我们疯狂又自由,想去哪玩就奔哪去,从不会像现在这般,不管想去哪,也只不过是想想。翻翻手机里的旧照片,叹息一声,连打申请请假的勇气都没有。
最近从早忙到晚,鼻腔内刺痛难忍,要不停地擤鼻涕来滋润鼻腔,才能捱过在办公室里的时光,我很是有些悔恨,恨自己年轻时不知投资,不懂理财,所以今时今日要受这样的苦。
如果前些年,我真的有勇气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今时今日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会在国外的某个小镇终老,每日里埋头种菜种树种花,也许会在内地的某个城市,与一群吴侬软语的人挤菜市场,讲一毛两角的价格,稍微占了点便宜,这一天就像打了胜仗似的得意欣喜。日子必须过得实实在在的,才算是真正的生活,但凡半空里落不了地的,到最后不过是一声叹息。既然过去回不去,未来也难以变得更好,只能让自己尽可能地多运动,让自己多些抵抗力。
今天人大代表来调研,了解单位的日常工作,其实我常常觉得一些文化场馆全无存在必要,一些活动亦没有举办的价值,尤其是图书馆的借书服务,除非是青少年的书,不,应该是14岁以下孩子的书是有借阅意义的,成人书几无市场。不仅读书的人少了,借书的人更少。
但凡还愿意读书的人当然是自己花钱去买,哪怕在书店里原价购买,也不愿意去借一本无数人曾翻阅过的旧书。当然旧书有旧书存在的意义,甚至还有升值空间,投资价值,这不在我的讨论之列。我更在意的是图书馆的一本书的流通借阅量。但现在看国人的阅读数量就明白,写书的人多,读书的人少。这真是现代人的悲哀。
但世界上很多事都是为了少数人服务的,也许一本书能改变一个正处于逆境的人的命运,那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就翻了倍,但凡能帮一个人,那也是好的。
可是,如果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没有了钱,或者说物价上涨过快,很多文化活动还有举办或者说存在的意义吗?到那时,文化就成了少数人想要拥有,或者说少数人才能享用的东西。
至于自爱,那些能控制住说废话、说蠢话的欲望,能在感觉到有些饱的情况下就主动放下筷子,或者说稍有些发胖,立即去运动去节食的人,这就是最好的自爱。我希望自己能做到。
我的公众号:酒食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