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几年前,就听到朋友关注了一个网络上的小说连载,没事就过去翻翻,一边读一边感叹,有时还要流泪。我就笑她,活着已经很不容易,干嘛还要找不自在?我现在喜欢轻松些的文字,不管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但凡苦朋仇深的,我都不想碰。
说完也就把这事给抛在脑后,没想到前几天朋友送我一本书,一翻,正是当初我不肯读的网络文章,2020年终于出版,一出版就卖了上万本,无数专业作家为之感叹,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名没受过什么教育,退休在家帮助女儿带孩子,照顾生病丈夫的湖南60岁阿姨。说到这,朋友你肯定知道是谁,是的,杨本芬,我本芬芳,耐何蹉跎。
如今81岁的杨本芬从60岁开始写作,源于母亲去世,她突然发现,母亲在这人世间经历过的苦乐悲喜,随着人去了,仿佛就不曾存在一般,如何让她的经历,她的人生,她的悲喜让后人知道,或者说让更多的人知道,无数的女性经历过什么样的生活,她拿起了笔,在不到四平方的小厨房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闲暇时光写作,等到写完《秋园》,稿子重达16斤。
这在其他作家,随时口述或者电脑打字的作家听了,只会汗颜,亦会心惊。如此的勤奋,如此的专注,只因为她从小求学不易,12岁才插班入读小学四年级,但凡历尽艰辛方能拥有的,都会特别珍惜。偏偏生活的苦似泉水不绝,为了生活,为了弟弟们,她草草地报考了一个中专学校,又为了吃饱饭,养育孩子,她专门去上夜班,只因为多了四毛钱的夜班补贴。生活的艰难,是当下人无法体会的。可杨本芬并没有浸染到世俗生活里,她不打麻将,不八卦,有空就读书,所有读过的书,成了她血液中的一部分,当她终于有了空闲,一落笔,那些文字就像喷泉般涌了出来。《秋园》并不像专业作家的出口,讲究各种深度广度,她就是把她的生活,听到妈妈讲述的历史,淡淡地写了出来,偏偏最让人落泪的,就是那些平淡无波的苦痛灾难,每天睁开眼睛,就是怎么活下去,身边的亲人逝去了,也没什么好追究去报复的,除了落泪,依旧是努力活下去。
很久不曾读这般苦痛的岁月,母亲去世时,她在衣袋里写了张字条,短短几行字,就是她的一生。
一九三二年,从洛阳到南京一九三七年,从汉口到湘阴一九六〇年,从湖南到湖北一九八〇年,从湖北回湖南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
突然想起我的奶奶,她离开人世前,也总会叹息,日子越过越好,可我老了,活不下去了。
放下书,对着窗外似有似无的落日,缓缓擦干眼里的泪水。是的,我们还要努力活下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