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过香港的很多离岛,坪州岛可以说是最没有特色的一个香港小离岛了,它既没有长洲岛那么多的美食,也没有南丫岛面积,更没有桥咀洲岛的优美海滩,面积仅有0.98平方公里,可谓是香港迷你的小离岛。正因如此,几乎很少有游客前往坪州岛,反而让坪州岛才有了一份幽静。

坪洲岛,位于香港大屿山愉景湾之东南、梅窝的东北面,坪洲外形像一个“凹”字,陷下去的地方是东湾。南、北面分别称为南湾和北湾,现在是香港的第四个海岸公园。我们上次去长洲岛的时候,在香港地图发现长洲岛的边上还有这个小岛,而且有轮渡前往,于是就选择了周末的一天,前往坪州岛环岛游。

深圳到长洲岛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从深圳福田(罗湖)口岸过关,坐东铁线—九龙塘—旺角—中环A出口—中环6号码头——渡轮—坪州岛轮渡码头;另一个线路:罗湖(福田)口岸—红磡—尖东—西铁线—天星码头—天星小轮—中环7号码头—走到中环6号码头—渡轮—坪州岛。

在中环6号码头,坐上港九小轮,大约十几分钟一班轮渡,20多港币,航程大约40分钟就能到达坪州岛码头。当然也可以做高速船,39块多港币25-30分钟就能到达,但是缺点是封闭式的,很多人感觉会晕船,倒不如普通船开敞、空气好。

坪州岛的轮渡上游客很少,除了我们一帮自助行的深圳驴友之外,基本上都是岛上的居民,还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外国游客,我发现他们倒是很会寻找这些地方来游玩,或者在此轻松一下。

岛上正好有宗祠的民俗活动,一群年轻人在轮渡码头附近的街道上舞狮子,好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

台湾知名舞台剧导演赖声川导演的话剧《水中之书》,讲述过一个故事,男主人公在金融海啸中事业失败,失去了自己在公司的高级职位,在发生巨变之际,偶尔遇到一个小女孩,带他去坪州岛寻找水中之书,我们很想回味一下,这个寻找水中之书的地方,到底有什么样的感觉。

最繁华的地方,就是码头附近的街市,坪洲的商铺集中在码头一带,当然比起长洲岛的热闹就差的很远了,在这里绝对看不到人头攒动的场景。

小岛看起来并没有发展什么旅游业,倒是很适合在这里居住,它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安静,第二个就是干净,这里空气很好,应该是一个静修或者闲逛的好去处。不过谁也想不到,在八十年代,这里曾经是繁华的工业中心,全盛时期,岛上有近百所工厂,现在几乎都不复存在了。

坪州岛的永安街算是最热闹的地方了,应该就是岛上的商业街,不过也是一个小巷子,仅容两辆自行车通过,沿街都是小小的店铺,大约五百米的距离,随便几分钟就能走完。

沿街店铺的棚子对开伸出去,将小巷都盖住了,即使在夏天,也晒不着太阳,虽然走在其中,有点暗暗的感觉,不过比起那些现代化的装饰,这里倒是觉得更有味道。

在十字路口,有一个供奉神的香案,在旧的街道中色彩格外显眼,一盏长明灯还亮着,看得出来这里经常有人来烧香,祈求平安。

宽大的一点的街道就是这里,大多也本地居民的住家房屋,只是在他们的楼下门面房屋,也都开了商店。无法想象,坪州岛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在1937年曾经开设了东南亚最大的火柴厂——大中国火柴厂,鼎盛时期雇员多大2000人。

狭窄的巷子里,很多小百货店,都是卖的日常用品,而不是旅游纪念品,可见这里旅行的游客并不多。据说到上也有值得购买的东西,大概是: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如果你去了,记得去找找看。

沿街也有几间小餐馆,不可也是屈指可数,这家是越南菜馆,在门口看了看,店铺里也没什么食客,吃饭的价格也不贵,感觉跟深圳的差不多。

坪州岛的集贸市场,在一栋大楼里面,看起来跟深圳的集贸市场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海鲜很多,可惜不能带回来,不然买些这里便宜的海鲜带回家,可以做上一顿美味大餐,当然,如果有时间在岛上,倒是可以自己买些海鲜,到餐馆加工。

在街口,唯一的一家稍大的餐馆,虽然看起来条件不是很好,但有很多人在这里吃饭,似乎价格很便宜,可惜我们时间不够,没有进去吃饭。

各种粤式小点心非常地道,看着蒸笼打开热气腾腾的,我们同行的驴友忍不住买了一包拧着边走边吃。

虽然岛上人不多,但是吃饭的食客倒是不少,餐馆的服务员忙不个不停。据说岛上也有很多的海鲜美食,胡椒虾、陈皮蒸泥猛、白灼象拔蚌,香煎海鱼、姜葱超沙蚬、鸡蛋蒸海蟹、杂鱼汤等等。

岛上的建筑物都很旧,大部分都是在四层一下,很少有高楼,不过非常有特色,大部分的墙壁都重新粉刷过,颜色十分鲜艳。

据说香港的足球先生李健和,也是坪州岛上出生和长大的,从小就在岛上踢球。行走在坪州岛的街道上,可以欣赏过去那些老式的房屋,给人很有亲切感。

坪州岛上的房屋都保持着过去的样子,并没有全部拆掉重修,这都是香港那些离岛的最大特色,在这里可以看到多年前的老式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和内地的很多小城镇的建筑应该都是一个年代的,有些风格十分类似,然而,内地的这些老房子都被拆掉了,让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少了许多的依托,倒是在这里可以找到一些记忆。

这些老式的建筑物虽然很旧,不过没有破败的感觉,房屋主人保护的很好,到处很干净,处处体现出维护的状态,看上去很有感觉。

从过去繁华的工业中心,到现在的默默无名的小岛,坪州岛宁静的背后,经历了许多的变化,不知道当年的那些人,在心态上会有一种怎样的转变,从事业上的失败,能否找到自己的《水中之书》?

这里到处可见晾晒的鱼干,让人有种小渔村的感觉,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悠闲自得的心情,少了都是快节奏的那种压迫感。

现在,岛上丝毫看不出过去工业的很近,让人感觉这里原本是村民的居住地,除了这些原来的民居之外,坪州岛上还有以前的戏院,可见当年的繁华。

在一条靠海的小道的尽头,像是村民随处堆放的杂物,不过显得摆设颇有独具匠心之意,一辆小越野车的模型放在杂物堆上,很像是一个旧杂物摊的刻意的布局,引得我们在这里拍了不少照片。

久违的龙骨天线,曾经在广东珠三角一带到处都是,随着有线电视的普及,这些接收装置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在这里能见到显得十分亲切。

岛上有很多庙宇以及一些静修的地方,倒是非常符合这里的幽静特点。

上了码头右手边就是一条临海的步行道,十分干净,随意走在上面真是舒服。没有太多的噪音,没有随时需要避让的车辆,这里才是身心极大的放松,也许这才是我喜欢这里的真正原因。

这里是离岛自然径坪州段,这栋老房子是过去的灰窑旧址,早在唐代,这里已经有人利用耗壳、贝壳和珊瑚烧制石灰,作为建筑材料和农田的酸碱综合肥料,还可以作为杀虫剂、除草剂等等,在1950年之后,这些产业因为需求减少而逐步倒闭。今天,这些都已经荒废,只留下这间破旧的房屋,作为历史的见证。

在岛上的街道小巷逛完了,可以登上岛上的最高峰——手指山。这条路是通向手指山山顶的,不过山不高,所以这条路也很容易登上去。

半道上,岛上的村民在自家屋前用酒瓶子摆出来的造型。

这时山顶的测量标志点,手指山是坪州岛全岛最高点,海拔95米,可以远眺香港迪士尼乐园及愉景湾。岛上
有路连接大利岛。东北方的尽头有“钓鱼石”。

这是我们这次到坪州岛上自助行的全体人员,有十九位深圳的驴友,在山顶上来了一个大合影。

山顶上修有一个小亭子,可以休息,我们在这里吃了点东西,稍微休息片刻。山顶可以眺望整个小岛和附近的大海。从坪洲岛最高点俯瞰,全岛呈低平姿势,东高西低。据称,以前大潮时曾淹没岛中间的低谷处,短暂形成“双岛”的假象。

俯瞰岛上的建筑物,没发现全新的建筑,不知道是否想法例规定不得新建,不明白在现代化的今天,当地人如何保持这些原始的风貌。

岛上有很多这样的荒地,都是野草和各种野生的植物,在城市中,这样自然而茂盛的地方已经是越来越少见了。据说岛上还有生态农庄,但一直没找到在哪里,下次有机会一定会去看看。

在靠近海边的小道上,可以下到沙滩,这里虽然没有很大的面积,不过如果是在夏天,也是可以游泳的,只是我们这次没有准备游泳,于是,大家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

下山的路很窄,路旁都是芭蕉叶,有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一位小朋友独自走在小道上,这里不用担心走丢了,因为岛上不仅安全,也很小。

岛上有一座建于1792年的坪洲天后庙,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不过我们因为急着赶船到梅窝,所以没有去看看是啥样子。此外,看网上介绍,还有清禁封船碑(天后庙旁)、金花庙、悦龙圣苑(又名龙母庙)、洪圣爷庙、“大中国火柴厂界”的石碑等等。

我们准备乘船离开,看见岛上最现代化的建筑物就是坪州市政大厦。据说坪州岛只有大约有七千多名居民居住,是香港罪案率最低的小岛。

码头边的海上,一群人在划着独木舟,用船桨打着球,也看不懂是什么规则,让我们一群人很是新奇,大家在栏杆边拍了很多照片。

我们离开坪州岛时,没有直接返回中环,而是从这里继续坐船去梅窝的大水坑码头,因为很多人觉得在这个岛上太悠闲了,想从大水坑翻过山走到5公里外的梅窝。不过我倒觉得应该在坪州岛上呆上一天,就在岛上四处逛逛,吃点东西,看看大海,拍点照片,享受一下都市之外的慢节奏。
解更多旅行动态,请关注我的微博: @行者老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