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2013-09-10 22:57:46)
标签:

香港

赤柱

浅水湾

行者老湖

攻略

分类: 香港澳门旅行线路与攻略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一直想去赤柱,据说Hong Kong名字与赤柱有很大关系,赤柱是香港很休闲的风情小镇,香港的摄影爱好者常去赤柱拍照,香港人还喜欢去赤柱拍婚纱,因为赤柱有异域风情;外国人也喜欢去赤柱,逛逛赤柱集市,在海边找一张桌子,喝喝咖啡,看看海景。去赤柱旅游,不仅可以享受悠闲的时光,还还可以饱览深水湾、浅水湾海滨风景。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赤柱 (Stanley) 位于香港岛区之赤柱半岛,浅水湾以东、石澳以西。赤柱自古便是香港岛主要聚居地之一。明代重要地方志《粤大记》已标有赤柱地名。1841年5月由英国人进行的首次人口统计,在香港岛的3650名原居民其中,超过2000人就是住在赤柱一带。当1842年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而维多利亚城又未落成时,赤柱曾是香港岛的行政中心。虽然后来行政中心改设于香港岛中上环区,但赤柱仍然作为英国人为主的住宅区之一。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因为距离大陆较远,所以,很少有内地的旅行团前往。于是自由行是最主要的方式。从深圳的福田(或者罗湖)口岸过关,坐上港铁,在港铁香港站D出口,步行至中环交易广场巴士总站,搭乘6、6A、 6X、66或260号巴士,便可以到达赤柱;也可以港铁铜锣湾站B出口步往登龙街,搭乘40号绿色小巴到赤柱;或者在尖沙咀广东道的新港中心外,搭乘973号巴士到赤柱。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绝大部分的大巴都会经过香港著名的浅水湾,我想沿着海边徒步走一段,再去赤柱,于是当大巴到了深水湾站的时候,我就下车了。深水湾离浅水湾大约有四站路,不过徒步并不远,即使带着孩子也能走到,我计划从深水湾走到浅水湾,再坐车去赤柱。深水湾虽然没有浅水湾那么有名气,不过这里也是一个很好的游泳场,不少人香港居民在这里游泳。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深水湾到浅水湾之间的海边,有一条非常不错的海滨徒步栈道,这条路一直沿着深水湾和浅水湾两个海湾,叫做“丽海堤岸路”(Seaview Promenade),有点像深圳的海边绿道,这条道犹如其名,干净、安静而且美丽,因为空气很好,非常多的香港人在这里跑步。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沿着丽海堤岸路漫步前行,能看到对面山上的海洋公园,著名的海洋公园缆车就是沿着山边驶过,如果你坐过海洋公园的缆车,你看到的那片美丽的海湾,就是我所徒步的地方。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这条路也是家长带着孩子来游玩的理想之地,没有汽车,没有灰尘和噪音,只有大海和海风。还有不少外国人带着小狗在这里散步。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在海湾的对面有一个小岛,叫做熨波洲(Middle Island ),以前叫做银洲,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小岛挡住了大海的风浪,使得海湾非常宁静,波澜不惊。岛上有香港游艇会(帆船会),很多人来这里驾驶帆船出海。在这里徒步,可以近距离观看水手们在这里驾驶帆船。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海湾里还停满了游艇和小渔船,非常有香港海岛的特色,彷佛就是给人们拍照用的,其实这些船只会在晚上出来打渔,白天都是停泊在海上。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大约徒步不到两公里,便见到了一个大海滩,这就是著名的浅水湾。本来这里是香港的游泳海滩,因为周边有不少豪宅,很多旅行团将这里作为香港的一个旅游景点。浅水湾海滩的马路上,停满了前来参观的各色旅游大巴,不少游客在海滩上拍照。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徒步到这里,便可以走上海滩边的马路上,继续搭乘上面所说的那些线路的大巴或者小巴,前往赤柱。本来我想徒步走到赤柱的,但是听说距离还很远,于是在浅水湾巴士站继续坐车。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很多大巴可以到达赤柱村的,但是绝大多数游客都在赤柱广场下车了,于是我也跟着下来,原来这里有一个赤柱广场,站在广场的最上面,可以俯瞰整个赤柱。在一个露天的咖啡座,可以看到下面的著名的赤柱卜公码头和美利楼。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赤柱广场 (Stanley Plaza), 其实是一个休闲购物中心,大楼并不大,高5层高,商场内设有大型超级市场TASTE、高级家居店“斗室”、Starbucks和精品店。还有一些售卖特色产品,如自制手工艺品、有机环保产品的店铺。整个广场每层均有接驳扶手电梯和升降机,游人可以从此处下到赤柱海边,也可以在这里的平台小休一会,欣赏赤柱湾畔的景致。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走到赤柱广场的下面,就看到许多的游客人群,广场上的地面一层全是餐馆和咖啡馆,许多人来这里,并不是游玩,而是来赤柱喝喝咖啡,享受片刻的海边休闲时光。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广场上有两棵巨大的古树,修剪得特别有型,像是两个大蘑菇,一看就有些年头,不知道有多少年的历史,很多人坐在古树下看书、休息,显得非常悠然自得。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赤柱,其英文名Stanley,则来自当时的英国首相史丹利勋爵(Lord Stanley)名字。而赤柱的中文名称来历有两个说法,一个是据说赤柱以前有很多木棉树,有鲜红色的花朵,在日出的阳光照耀下看起来像赤红色柱子,因此村名称为“赤柱”。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而我更相信另一个说法,因为昔日海盗猖狂,赤柱不但常遭劫掠亦有海盗筑巢而居,原居民称该地有“贼常住”,客家口音“贼住”后来转为带客家口音的广州话——“赤柱”。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赤柱广场的边上便是著名的美利楼(Murray House),它是香港一座具有维多利亚时期色彩的建筑物,原址位于香港岛中环,香港岛北岸的美利楼建于1844年,属于美利兵房的一部份,主要用作驻港英军的军营。到了香港日治时期,美利楼于香港日占时期被用作日本皇军宪兵总部,并且设有多座囚犯室及用作刑场,当中被杀者据称逾4,000人,堪称医院外死亡人数最多的建筑物。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利楼曾经被多个香港政府部门作为办公室。1975年至1982年期间,美利楼成为了差饷物业估价署的总部。1982年,因应香港中银大厦的建筑工程,美利楼需要被拆卸。由于其历史价值,1990年,香港政府决定将这座建筑物完整地保留及迁至赤柱。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这座曾经是香港一级古迹的古建筑被迁移之后,没有再被评为香港古迹,不过这里依然是赤柱必去的景点。美利楼现在是几家餐馆,建议到了赤柱,一定要去这里吃一餐,在美利楼吃饭看风景,应该是到赤柱最浪漫的一件事。餐馆也不是很贵,我看了其中一家,中午的自助餐是238港币一位,下午三点到四点之后只要168港币,很多在阳台上喝咖啡聊天,座无虚席。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这里是香港外国人最爱的地方,可能因为以前曾经是英国最多的地方,他们坐在美利楼上,无所事事地看着整个赤柱和大海,感觉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很多人在这里一坐就是一下午。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赤柱的海滨长廊是赤柱的最大看点之一,所有的人都会在这里走走,很多香港居民还专程来这里拍摄婚纱。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赤柱大街也是人气最旺的地方,这里总是络绎不绝的人群,其实它就在海滨长廊的边上。这里都是在住宅楼下面修建的咖啡吧和酒吧,很多人喜欢在这里吃点东西,喝一杯咖啡,晒晒太阳。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虽然这些房屋进过装修,看起来很新,但不知道是不是以前英国在此修建的,一看建筑特色很有异国风情。这里的酒吧和咖啡吧都有路边座,很简陋,但总是坐满了人。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这座楼的楼上还有几个小小的咖啡座,应该是看景色更好的地方,不过似乎很招引情侣的喜欢,因为都是两人的座位,而且楼上更具有隐私感。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这座楼应该是赤柱大街海边最高楼了,楼下是一家比萨饼店和一家面包店,我选择这家比萨饼店作为吃中午饭的地方。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一份起司比萨饼是25港币,一杯可乐或者软饮是10港币,味道虽不敢说是最好的,但是价格在赤柱大街的餐饮店中,还算是很便宜的地方。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这家店的环境也不错,坐在店内,透过玻璃,就能看到整个赤柱大街,所以店内门口的位置总是很多人等着想坐的地方。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比萨饼店的左手边是一家卖面包的店,虽然是一家地下的店铺,但也是吸引很多人去坐坐。不仅是因为他们家的面包做得好,而且门口摆满了各色特色面包,总是吸引了很多人拍照。我走进去店内,地下室很有情调,为了不打扰大家,所以没有拍照。这家面包店的东西也不贵,许多全麦面包是他们家最大的特色。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除了各色西式餐馆,也有很中式的餐馆,这家店的门口放着一顶瓜皮帽和几个蒸小笼包的蒸笼,一看摆设就知道是一家中餐馆。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走到赤柱大街的最顶端便是赤柱海滨小卖亭,也是一条海边的小餐馆和酒吧小店,这里人气一样也很旺,家家户户的门口都坐满了游客,同样也是外国人最多。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不像其他香港的景点,因为内地的游客多,所以都有中文的招牌,这里的餐牌很招牌都是英文的,可以看得出他们针对的游客都是外国人。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街头有很多艺人和小摊,最受欢迎的还是这个卖气球的老人,一条长的气球在他手里几下子就成了各式各样的小动物,色彩绚丽,非常受孩子们的喜欢,我去的时候,一大堆的孩子围着,好不容易才挤进去拍了一张照片。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一群年轻人在街头表演,他们拿着自制的特大号电子口琴,在表演合奏,听起来像是一个乐队在表演,他们演奏的水平远远高过一般的街头艺人。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赤柱市集(Stanley Market),又名赤柱市场,是赤柱的一处旅游观光点,它也是香港旅游发展局的网站上推荐的香港著名的景点之一。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赤柱市集内的街道有赤柱大街、赤柱市场道、赤柱村道和赤柱新街。赤柱市集内有多座单幢式唐楼,卖的是外国游客记念品、中国手工艺品、古董、成衣服装、油画、首饰、餐厅及外币找换店等。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大部分由赤柱原居民经营,赤柱村何文达村长是意见领袖,香港旅游协会出版的香港旅游指南也有推介了赤柱集市这一景点。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赤柱的集市不同与深圳,虽然也是看起来也像深圳外贸市场一样的感觉,但是这里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条小摊组成的街道有空调,即使外面酷热,走在里面非常凉爽,这样才有心情在里面慢慢闲逛。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赤柱市集是赤柱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这里有各式小商店及摊位,出售皮制、丝质、羊毛和绵质衣物,价格非常便宜,甚至是非常具有诱惑力,让人一看就有想买的冲动。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这里还有许多中国的工艺品、腕表及纪念品等,国内外游客都爱到这里来寻宝。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是不是有想吃一口的冲动?其实它是小饰品,做的真是逼真,我见过所有经过的游客都想在这拍一张照片,或者伸手去摸一摸的感觉。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当然很多家店铺的门口都竖着牌子,禁止拍照,即使没有竖着牌子的地方,我也问过一家,不准拍照,于是有很多很有特色的小商品都没有拍,只是在集市的外面拍了几张大景,如果你去就知道,这里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小东西可买。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从赤柱集市的尽头出来,继续往前走,就是赤柱海滨长廊的最顶端,左边还有一个小小的海滩。其实就在集市的后面,还有一个赤柱正滩泳滩 (Stanley Main Beach) ,位于邻接赤柱市集及赤柱后滩,自香港殖民地时期,赤柱已经吸引许多各地而来的泳客游玩。2013年6月,一个国际性酒店及机票订购网站将赤柱正滩评为“全球十佳沙滩”的第十位。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在海边的岩石上方,这里还有一个“水仙庙”,看起来毫不起眼,不过这里可是全香港唯一的水仙庙,很多人不认识“僊”字,实际上是繁体字的“仙”,传说是清代乾隆之前,是当地的渔民兴建的。庙里供奉的是水神——水仙爷爷,也有人说水仙也就是河伯。这座庙宇比起赤柱的天后宫更为古老,可惜庙宇很小,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水仙庙的下面就是巨大的岩石,呈现红色,可惜岩石上满是涂鸦,有些破坏了自然的雅致。站在这里可以与卜公码头左边的北帝庙遥遥相望。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从赤柱海滨长廊南端返回到北端,再回到美利楼,左手的海边便是有名的“卜公码头”。卜公码头(Blake Pier at Stanley)为香港一座公众码头,名称来自香港第十二任香港总督卜力,位于赤柱湾之北岸,2007年7月27日开始运营,供予船只上下乘客,现在这个码头有船前往蒲台岛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其实,卜公码头原址并不是在这里,跟美利楼一样,也是迁移过来的。第一代的中环卜公码头原位于交易广场原址,于1920年搭建,码头上盖以“铸铁”建造。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1965年,随维港填海工程卜公码头被拆除,但码头的顶盖随后转移至黄大仙摩士四号,作为公园的露天圆形剧场。直到2005年,香港建筑署为赤柱海滨改善研究规划设计时,决定将上盖重置赤柱公众码头。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难怪很多人在卜公码头拍这个码头的顶盖,这个铸铁建造的码头蓬盖,就是当年从中环迁移过来的,据记录,在2006年,码头的蓬盖被拆件并编好号码,运到广东省的一工厂,进行翻新及清除铁锈工程,然后在运到赤柱安装,看起来很新,其实它已经很有些年头了。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卜公码头伸向海中,这里即使是夏天,也非常凉爽,海风习习,吹散了夏日的炎热。所以,卜公码头成为游客最喜欢的地方。几乎所有的游客都会到这里拍照留念,在这里倚栏观海别有一番情调。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卜公码头也是本地人最喜欢的地方,很多人在这里垂钓。虽然钓上来的都是一些小小的海鱼,看见一位钓鱼人就在码头下的海边台阶上,拿着小刀,在现场处理鱼,看来准备直接烧烤了,虽然看起来比较麻烦,不过这种乐趣确实难得的。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赤柱之所以有名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英治时期,作为香港的印鉴和代表香港的香港徽章下半部份,有一个“阿群带路图”就是说的赤柱。阿群带路图,大意讲述英军当年在赤柱登陆,得到一个女原居民陈群引路到港岛中上环区一带,当英兵行经香港村时,从陈群以客家话回答中得知“Hong Kong”,从此Hong Kong成为全岛的总称。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从卜公码头回来,左手边有一标志写着天后宫,我沿着步行道上去,看到了一个海边的古井,这口古井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可历史确有千年。古井上有一副对联,写着“千年古井今犹在,万年树木也成荫。”从古井继续往下去,就是海边的岩石,很多人从这里下海边拍照。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古井的上方就是“北帝古庙”,这个庙跟水仙庙一样小,整个庙宇很那拍全。门前便是大海,香炉就在海边的饿岩石上方,还插了几柱香,不时见到有香客过来朝拜上香。此庙据称建于清朝1805年,有人说赤柱的潮汕渔民所建,也有人说是当年海盗张保仔所建的监视据点,传说神龛的下方还有一条通道联通到张保仔洞,后来张保仔投降,此洞被封闭。赤柱还有一个天后庙,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在广场的边上,我一直陶醉于北帝古庙,以至于忘记了去天后宫,看来只有留待下次探访。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沿着北帝古庙继续上山,没多久便到了山顶的观景平台,很多人以为登山很累,所以放弃了这个不错的景点。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赤柱的海湾。海上帆船点点,来回游弋的游艇彷佛是海上的点缀,给平静的海湾带来了许多的动感。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在赤柱悠闲地逛了一天,还有很多地方来不及去,例如基督教直资男女中学的圣士提反书院(St Stephen's College),它是香港面积最大的一所中学,多座校舍被列为历史建筑。还有著名的香港惩教博物馆 (Hong Kong Correctional Services Museum) ,还有香港的赤柱的监狱,这一些都值得一去。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如果在赤柱悠闲地享受海滨风情,最后一站就是海上游船河,你不用坐车原路返回,就赤柱的卜公码头可以搭乘香港仿古船——张保仔,一个半小时的航程,返回中环码头。张保仔是香港著名的海盗,这艘名叫张保仔的游船是模仿张保仔的海盗船,花了十八个月的时间手工打造的三桅杆的中式木船,你只要花上150港币,就可以登船,享受香港的海上之旅。 


解更多旅行动态,请关注我的微博: @行者老湖

赤柱——香港南端的海滨风情小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