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穿行,无论从西向东,或从东向西,总要途径阿尔卑斯山上的一座奥地利西部小城,“茵河上的桥”——茵斯布鲁克(Innsbruck)。小城四周群山围绕,中间有茵河贯穿其中,清流碧透的河水带着阿尔卑斯山的体温,浸润着小城的河谷。山上的残雪把层层叠叠的森林衬托得更清新脱俗。无论是在哪一个角落,都能见到白雪覆盖的山峦,山顶白云缭绕,朦朦胧胧地掩饰着雪与山的相亲。好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让每一个过往的人都会在此盘桓。
茵斯布鲁克在历史上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它是德国到意大利贸易的必经之路,也是奥地利东西走廊的枢纽。茵斯布鲁克最早是靠近席尔河及茵河汇流处的一座小镇,于1180年形成了初步规模。
1420年至1665年期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居住地,在马克西米利昂一世统治时期(1490-1519年)茵斯布鲁克成了国家中心,这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著名的金顶屋、宫廷城堡、宫廷教堂、巴洛克式的宫殿和凯旋门以及玛丽亚特雷西亚大街上的许多经典建筑都建立于这一时期。当时的巴伐利亚一直觊觎着这片土地,尽管蒂洛尔在1809年的解放战争中进行了成功地抵御,茵斯布鲁克最终还是落入了巴伐利亚人之手。直至1814年维也纳会议期间,茵斯布鲁克才重新回到奥地利的怀抱,并成为蒂洛尔州的首府。
从德国慕尼黑一路南下,还没进入奥地利的茵斯布鲁克,耳边就仿佛响起不知是哪位欧洲名人的名言:“茵斯布鲁克,我没法忘记你”。当真的踏上茵斯布鲁克的土地后,我就像十足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不知所措,因为在此前,我对茵斯布鲁克知之甚少。茵斯布鲁克绝对有它的绅士风度,虽然高高在上,但不失风景怡人,这里没有工业化气息,自然无工业化的污染。远远望去,这座城市就如大师笔下的水墨画,能分出层次来,山顶是白雪,山腰绿荫环绕,山脚下才是让人无法忘记的城市。旅游大巴转悠了一阵,把我们拉到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前。我眼前一亮,从建筑的轮廓上判断,这不正是我在图片资料上曾经见过的阿姆布拉斯宫吗?此时的阿姆布拉斯宫,在建筑物上的灯饰衬托和地上的射灯照耀下,显得轮廓分明,映在飘落的雪花中,真好似童话般的仙境!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据说,它是欧洲最古老的艺术品及军械收藏库,宫里还有十四、十五世纪王朝画像馆。
行走在茵斯布鲁克的大街上,交通热闹而有序,行人如织,车辆成行,很有特色的有轨电车行驶在路上,有白色,有红色,还有墨绿色。据说是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行驶路线,这在别的城市还是很少见的。去往宝屋那条老街的路上,游人熙熙攘攘,游人里自然有不少是从国内或港澳台来的旅游同胞,还有不少是亚洲人,见到这种情景,不用问路,只要跟着感觉走,就准没错。老街坐落在茵河南侧,街口矗立着一座青铜的雕像,用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位是正在述说事情的市民,另一位是戴军帽穿皮靴持枪支的军人,两个人弯着腰,眼光注视着正前方,像是在交流情报,底座上刻着1809的字样。那是蒂洛尔军指挥者安德列斯霍法的纪念塑像,因为他在1809年曾率领蒂洛尔民兵,同拿破仑指挥的法巴(巴伐利亚)联军进行顽强战斗。
老街上的路是用豆腐块大小的石块铺成,什么年代铺的,不必去考证。我之所以对这样的石块路感兴趣,是因为在老家有一座山就产花岗岩石头,但却没有一条街道是用石头铺成的。这些石块并不是一字摆开,而是先由梯形的石块构成若干平方米的扇形,再由一个个的扇形铺成整个街道。这样的街道既古老,又耐用,真可称其为“百年大计”,从石块路磨损的情况看,可不止是百年了。
我们慕名而来的宝屋——黄金屋脊就在老街的中央,它对着弗里德里希大街,大街的尽头是一座小型的凯旋门。黄金屋脊是马克西米利安大帝为观看广场举行的仪式,于1494-1496年所建,远远望去,虽然无高大威武之状,但却是金碧辉煌。老街的建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将一楼建成骑楼,它不像中国南方的骑楼那样是用柱子支撑起来的,而是用石头砌成的拱形,其风格在欧洲其他地方很少看到。尽管骑楼是古老的,可是里面却都是很现代的店铺,所有的生活用品,旅游用品,餐饮店,麦当劳等店铺应有尽有。
黄金屋脊的金色屋面是采用3450块金箔贴面而成,这幢建于十五世纪末的古典建筑,是为了纪念国王马克西米一世和米兰的玛丽·毕安卡·斯佛尔札订婚而在新皇宫上扩建的,面朝大街。虽然经过了几个世纪,岁月之痕并不显见,金箔的真实重量如故,但在历史时间老人的眼里,马克西米一世国王和他妻子的订婚仪式还是沉甸甸的无法称量。假如没有史书记载,假如没人告诉你,再怎么金贵的屋顶也许会与你擦肩而过,即便你看到了,也不会与当年的国王联系在一起。这样看来,黄金屋脊多少也有炒作的嫌疑了。但是,当你真正了解黄金屋脊的来龙去脉,将他作为一个城市的市标建筑,还是当之无愧的。
离金屋顶不远处,就是小镇的“宝石”所在地——施华洛世奇的水晶世界。这间据称为施华洛世奇总部的建筑,不大的门面,不小的进深,上下两层展厅里摆满着各式水晶饰品,琳琅满目,项链、戒指、胸针分类陈列,在七彩水晶灯光的直射下,一个展柜就是一个晶莹剔透的世界,施华洛世奇水晶石正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别看茵斯布鲁克只是一个小城,它,却是一个大城府。这个“小中见大”的结论不仅来自我们不到一天的走马观花,更来自茵斯布鲁克深厚的历史底蕴。而被我称之为茵斯布鲁克“吉祥三宝”的“宝库、宝屋、宝石”,正是这“小中见大”印象的最好诠释。
正是这个奥地利山中的小城,曾经是统治过大半个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发祥地,到处都有昔日皇权象征的城堡、宫殿和凯旋拱门建筑群。
正是这个中世纪迷人的小城,至今仍保持着中世纪大城池的容貌,在狭小的街道上,保留着中世纪时代的城市形象:带拱顶的走道,半圆拱和凸出式的建筑,就像欧洲建筑史的博物馆,体现着哥特式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正是这个冰川山谷中的小城,曾先后举办了两届盛大的冬季奥运会,远远望去依稀可见的贝吉塞山的滑雪跳台是茵斯布鲁克“体育之都”的象征。
正是这个风光旖旎的小城,不仅是游览阿尔卑斯山的基点,是旅游观光者争先恐后的宝地;而且,它那边缘拔地而起的雄伟的山峰,如画的山谷,陡峭的山崖,清澈的河水和不化的冰川,还是滑雪爱好者心驰神往的圣地。

汩汩流淌的茵河

古桥与古堡

环绕在皑皑雪山之中的城市

市中心广场
特雷西亚大街

凯旋门

黄金屋

老皇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