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浴火”却终能“凤凰涅槃”

标签:
文化 |
分类: 探寻意大利 |
从此以后,威尼斯成了欧洲歌剧的中心。一些史料上如是描绘:“富裕的家庭购买季票,平民则抢购低价票,外国游客蜂拥而至,挤满威尼斯的街道,只是为了听场歌剧。”
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建立于1792年,是意大利最主要的歌剧院,也是欧洲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歌剧院观众厅虽然很小,只能容纳1000人,可是内部装饰却极为繁复和奢华。池座两侧是五层雕饰得美轮美奂的包厢,都被镶以金黄的色泽和复杂的曲线,既是对洛可可风格的继承,也带点Art Nouveau的味道。在它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有许多传奇的事件和它相关。其一,我们众多熟知的歌剧《茶花女》、《弄臣》以及《塞米拉米德》、《卡普莱蒂与蒙泰奇家族》(罗密欧与朱丽叶)及罗西尼和贝利尼早期的剧目都是在这个歌剧院首演的;其二,几乎所有重要的指挥大师和作曲家都在那里指挥过重要的歌剧演出,包括理查德·瓦格纳、理夏·施特劳斯、卡拉扬、伯恩斯坦、阿巴多、穆蒂、小泽征尔等。
小说《茶花女》由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小仲马创作于1848年,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故事发生在威尔第的时代,主角的原型是玛丽·杜普莱西,当时上流社会中最著名的高级妓女之一,小仲马本人认识并热恋上了她,在小说《茶花女》中,小仲马用“玛格丽特·戈吉耶”的名字,令他这位心爱的人名垂青史。之后,小仲马又将其改编为话剧剧本,在1852年搬上舞台。同年冬天,威尔第在巴黎看过话剧《茶花女》的演出后,心情非常的激动,于是他便下决心要将它改写成一部歌剧。当他的老朋友、戏剧脚本作者皮亚维将戏剧台本交给他之后,威尔第便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之中。此后,他仅用了四个星期的时间便完成了全剧的音乐创作,在剧中他将主人公的名字改为“薇奥丽特·瓦菜里”。如今,歌剧《茶花女》已经成为了威尔第最受世人欢迎的一部歌剧。
然而1853年3月6日,歌剧《茶花女》在威尼斯的凤凰剧院首次公演不幸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原因有:(1)饰演薇奥丽特的歌手,胖得像只肥猪,到终幕演至因肺病垂危时,更为不当,惹得哄堂大笑;(2)男主角歌手因感冒声音欠佳;(3)其它歌手排练不足;(4)巴黎的社交舞台,对歌手和听众,都太陌生。但是新闻批评并不坏,说歌手演出虽然欠理想,然而音乐却非常美妙。次年在同地圣培德剧院再演时,就起用苗条的女高音,布景与服装都改为路易十三时的款式;同时音乐也稍加润饰,终于获得非凡的成功。从此以后《茶花女》即流传各国,备受赞赏,盛演不衰,成为一部在歌剧史上具有一流水平的上乘之作,也是最优秀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歌剧。1940年后,上演《茶花女》时,布景与服饰又返回十九世纪中叶的款式,和原著时代背景较为接近。
2004年11月,当第三次被焚毁的剧院再次修复一新时,剧院采用的就是歌剧《茶花女》作为揭幕演出。首演的那个晚上,欧洲社会名流纷至,包括比利时的国王和王后,欧洲议会主席和意大利文化部的全体高级官员。演员和乐队的阵容也是典型的威尼斯式华丽:罗贝托·萨卡、季米特里·赫沃洛斯托夫斯基、洛林·马泽尔……尽管此时距这里不远的地方,反全球化组织正在举行抗议北约的集会,抗议者们将通往歌剧院的道路封锁,可威尼斯狂热的歌剧迷们仍将并不宽大的正厅挤得爆满,门票也飙升至1000欧元一张。
对于凤凰歌剧院来说,这里曾上演过众多的剧目,除《茶花女》外,还有《弄臣》、《塞米拉米德》、《卡普莱蒂与蒙泰奇家族》、《布鲁斯基诺先生》、《赛米拉米德》等名剧,然而,为什么人们单单将《茶花女》视为凤凰歌剧院的象征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故事感人至深,容易触摸到人性中的柔软处。茶花女是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莲,雪白无瑕,透着光亮,但是这光却那么微弱、飘渺,最终还是被黑暗吞食掉。她也是一张弓,外表被剥食得一无所剩,而内心却是坚固、圣洁的,为了能将箭射得更远、更准,她不断崩累自己直到自己被毁灭掉。
其三,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的开创者和推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作品代表着西方歌剧的全部基础,如歌唱性的宣叙调、重唱和大段的咏叹调等,而《茶花女》又是威尔第的代表作。
其四,凤凰歌剧院建成后的第一部公演剧目便是《茶花女》,尽管后来凤凰歌剧院三度浴火,但是凤凰涅槃后都是以《茶花女》作为揭幕演出的。
凤凰歌剧院的大幕已徐徐拉开。台上上演的还是那出传统剧目,如果把观赏《茶花女》喻为与情人之间的约会,那么今晚谁来赴约呢?

歌剧《茶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