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度浴火”却终能“凤凰涅槃”

(2012-03-18 11:37:12)
标签:

文化

分类: 探寻意大利

    来到威尼斯,凤凰歌剧院(FENICE)是非去不可的地方。这座歌剧院虽仅有200年历史,在意大利歌剧史上的地位却非比寻常。1853年,风华正茂的威尔第(Giuseppe Verdi)选择凤凰歌剧院作为《茶花女》的首演地,将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剧场推到万众瞩目的位置上。《茶花女》后来有幸成为歌剧史上的经典,凤凰自然也就成了孕育经典的地方。

从此以后,威尼斯成了欧洲歌剧的中心。一些史料上如是描绘:“富裕的家庭购买季票,平民则抢购低价票,外国游客蜂拥而至,挤满威尼斯的街道,只是为了听场歌剧。”

  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建立于1792年,是意大利最主要的歌剧院,也是欧洲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歌剧院观众厅虽然很小,只能容纳1000人,可是内部装饰却极为繁复和奢华。池座两侧是五层雕饰得美轮美奂的包厢,都被镶以金黄的色泽和复杂的曲线,既是对洛可可风格的继承,也带点Art Nouveau的味道。在它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有许多传奇的事件和它相关。其一,我们众多熟知的歌剧《茶花女》、《弄臣》以及《塞米拉米德》、《卡普莱蒂与蒙泰奇家族》(罗密欧与朱丽叶)及罗西尼和贝利尼早期的剧目都是在这个歌剧院首演的;其二,几乎所有重要的指挥大师和作曲家都在那里指挥过重要的歌剧演出,包括理查德·瓦格纳、理夏·施特劳斯、卡拉扬、伯恩斯坦、阿巴多、穆蒂、小泽征尔等。

  小说《茶花女》由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小仲马创作于1848年,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故事发生在威尔第的时代,主角的原型是玛丽·杜普莱西,当时上流社会中最著名的高级妓女之一,小仲马本人认识并热恋上了她,在小说《茶花女》中,小仲马用玛格丽特·戈吉耶的名字,令他这位心爱的人名垂青史。之后,小仲马又将其改编为话剧剧本,在1852年搬上舞台。同年冬天,威尔第在巴黎看过话剧《茶花女》的演出后,心情非常的激动,于是他便下决心要将它改写成一部歌剧。当他的老朋友、戏剧脚本作者皮亚维将戏剧台本交给他之后,威尔第便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之中。此后,他仅用了四个星期的时间便完成了全剧的音乐创作,在剧中他将主人公的名字改为薇奥丽特·瓦菜里。如今,歌剧《茶花女》已经成为了威尔第最受世人欢迎的一部歌剧。

  然而185336日,歌剧《茶花女》在威尼斯的凤凰剧院首次公演不幸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原因有:(1)饰演薇奥丽特的歌手,胖得像只肥猪,到终幕演至因肺病垂危时,更为不当,惹得哄堂大笑;(2)男主角歌手因感冒声音欠佳;(3)其它歌手排练不足;(4)巴黎的社交舞台,对歌手和听众,都太陌生。但是新闻批评并不坏,说歌手演出虽然欠理想,然而音乐却非常美妙。次年在同地圣培德剧院再演时,就起用苗条的女高音,布景与服装都改为路易十三时的款式;同时音乐也稍加润饰,终于获得非凡的成功。从此以后《茶花女》即流传各国,备受赞赏,盛演不衰,成为一部在歌剧史上具有一流水平的上乘之作,也是最优秀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歌剧。1940年后,上演《茶花女》时,布景与服饰又返回十九世纪中叶的款式,和原著时代背景较为接近。

    《茶花女》的命运一波三折,而凤凰歌剧院仿佛与之相和一般,先后遭到三次大火毁灭,历经三次重建。由于该剧院在建设初期便遭遇大火而复生,因此有人便将其名字“FENICE”意译为凤凰1836年,凤凰歌剧院再次遭遇大火,后经重建又重现辉煌。1996年,该剧院在进行例行粉刷维修时,由于负责施工的工程队延误了工期,因而他们怕被剧院方面告上法庭,于是便想制造一点工程上的小麻烦,用以来推卸误期的责任。但由于弄巧成拙,引燃了一场不可扑灭的大火,因此这座具有着悠久历史的歌剧院便再次被火焚毁。经过市民表决,威尼斯市长决定在原址上重建凤凰歌剧院,然而之后的具体实施却遇到了重重阻碍,最大的难题就是凤凰歌剧院原来坐落在只有一条桥连接的两条运河之间,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威尼斯人曾经绝望地以为:凤凰再也不会回来了。然而,八之后,在设计师和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凤凰歌剧院重现1792年的原貌。这重建耗资九千万美元,歌剧院内的灯座采用威尼斯特产的穆拉诺玻璃,四层包厢都饰有镶金雕刻,坐椅全是红色丝绒包装。同时,歌剧院还增加了现代化的舞台设施和安全器材,人们可以乘坐贡多拉从运河直接进入礼堂内部。也许是得益于传说中的神鸟——凤凰的缘故,尽管剧院“三度浴火”,却终能凤凰涅槃

200411月,当第三次被焚毁的剧院再次修复一新时,剧院采用的就是歌剧《茶花女》作为揭幕演出。首演的那个晚上,欧洲社会名流纷至,包括比利时的国王和王后,欧洲议会主席和意大利文化部的全体高级官员。演员和乐队的阵容也是典型的威尼斯式华丽:罗贝托·萨卡、季米特里·赫沃洛斯托夫斯基、洛林·马泽尔……尽管此时距这里不远的地方,反全球化组织正在举行抗议北约的集会,抗议者们将通往歌剧院的道路封锁,可威尼斯狂热的歌剧迷们仍将并不宽大的正厅挤得爆满,门票也飙升至1000欧元一张。

对于凤凰歌剧院来说,这里曾上演过众多的剧目,除《茶花女》外,还有《弄臣》、《塞米拉米德》、《卡普莱蒂与蒙泰奇家族》、《布鲁斯基诺先生》、《赛米拉米德》等名剧,然而,为什么人们单单将《茶花女》视为凤凰歌剧院的象征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故事感人至深,容易触摸到人性中的柔软处。茶花女是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莲,雪白无瑕,透着光亮,但是这光却那么微弱、飘渺,最终还是被黑暗吞食掉。她也是一张弓,外表被剥食得一无所剩,而内心却是坚固、圣洁的,为了能将箭射得更远、更准,她不断崩累自己直到自己被毁灭掉。
    其二,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多少折射着小仲马自己的苦味人生。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她爱好文学、音乐,谈吐不俗。一次在剧院门口咳血时被小仲马看见,小仲马甚是心痛。玛丽也非常感动,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后来小仲马和玛丽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一次小仲马回到巴黎时听说了玛丽的离去,异常后悔、愧疚,于是写出了这部文学史上的经典。

其三,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的开创者和推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作品代表着西方歌剧的全部基础,如歌唱性的宣叙调、重唱和大段的咏叹调等,而《茶花女》又是威尔第的代表作。

其四,凤凰歌剧院建成后的第一部公演剧目便是《茶花女》,尽管后来凤凰歌剧院三度浴火,但是凤凰涅槃后都是以《茶花女》作为揭幕演出的。

    基于上述几点原因,《茶花女》便成了凤凰歌剧院历史上的一部标志性作品,而小仲马笔下的那个病态的巴黎高级妓女就成了凤凰歌剧院的象征。 

凤凰歌剧院的大幕已徐徐拉开。台上上演的还是那出传统剧目,如果把观赏《茶花女》喻为与情人之间的约会,那么今晚谁来赴约呢?

 

“三度浴火”却终能“凤凰涅槃”水城威尼斯

“三度浴火”却终能“凤凰涅槃”水城恋人

“三度浴火”却终能“凤凰涅槃”街头艺人

“三度浴火”却终能“凤凰涅槃”百变人生

“三度浴火”却终能“凤凰涅槃”凤凰歌剧院


“三度浴火”却终能“凤凰涅槃”

歌剧《茶花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只为饕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