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隆大教堂:只因为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2010-10-01 16:55:42)
标签:

杂谈

分类: 解读德意志

人类一直想要建造一座通天塔,也就是传说中的巴别塔,到离上帝最近的地方,祈求神的赐福,但这种梦想永远也无法企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梦想的宝贵。在莱茵河畔,德国人建了一座巍峨的“洞木”(Dom,德语大教堂),试图体现人类梦想的高度,那座“洞木”前后修建了632年,是世界上建筑时间最长的巨大工程

157米的两个尖顶楔进苍穹,让人萌生亲近天空的愿望,它曾是世界屋脊,如今仍是高度第三的教堂,堪称最完美哥特式建筑。信徒一看见它,完全可以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了。这座象通天塔一般的教堂就是科隆大教堂。

1248年,卡罗林王朝开始动工建造这座大教堂,这是一座复杂而浩大的工程,比建造一座城市更为艰巨。在建造过程中,欧洲多次发生战争和动乱,特别是“30年战争”和“百年战争”两次持久激烈的宗教战争,迫使工程时断时续,直到18801015日才最后宣告竣。科隆大教堂的建筑工期长达632年,而与科隆大教堂齐名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工程工期也只历史120年,巴黎圣母院也只建造了182年,这不能不说这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如果按20年一代人计算,科隆大教堂经过了32代人才完工,可以称得上是“千秋万代”的工程了。

假如没有系统的设计,假如没有天主教徒执着的信念,科隆大教堂可能只剩下一堆断垣残壁了。科隆大教堂的“胡子工程”足以证明,历史的传承在于继承者的忠诚。续建者对心目中“上帝”的崇拜与忠诚,才有了这一世界建筑奇迹。科隆大教堂从以第一张羊皮图纸奠基,到632年后的竣工,虽经过了不少建筑大师的完善,保存了上万张已用或没用过的设计图,但总体哥特式架构变化不大。

提起哥特式教堂,法国人一定会说巴黎圣母院才是正宗。但拥有科隆大教堂的德国人对此不屑一顾。因为要从哥特式建筑的主旨上讲,科隆大教堂的尖尖的、高高的屋顶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一些,其哥特味也更浓一些。其实,无论巴黎圣母院还是科隆大教堂都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其风格样式各有千秋,难分伯仲。相比之下,由16万吨石头堆积而成的如同石笋般林立的科隆大教堂,从莫基之始直到形成今日之规模,其中所蕴涵的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是其他建筑所无法比拟的。

除两座直插云霄的双尖塔外,大教堂四周林立着无数小尖塔,远远望去就像大尖塔生出来的枝杈,奋力向上,遥相呼应。钟楼上安装有5座铜钟,最大的一座叫圣彼得大钟,重24吨。在中国有晨钟暮鼓之说,寺庙里,或者古城内都建有钟楼、鼓楼,凌晨鸣钟,晚上击鼓,所以称之为晨钟暮鼓。而西方的天主或基督教堂则是在日落时分鸣钟。每当晚祷的钟声响起,如天庭鸣雷,滚滚而来,浑厚悠长的钟声可传到很远的地方。

由彼得门进入大教堂。只要一进入这个空间,你就不能不被来自空间的建筑装饰所折服。这里的每一根柱子,每一个窗扇,每一处宵穹以及所有的连接部位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从而创造了一片高超神圣的宗教氛围。置身这样的氛围,顿觉得被一股有着巨大吸力和浮力的涡漩左右着,脚步变得很是轻盈,有种拱浮与升腾之感。仿佛来自天国的某种神奇的抽力,一下子就把来自地面的沉重与艰涩提拉起来,变得轻松而舒畅了。这是升华与超越,这是一次彻底的解脱。

教堂内布满了生动细腻的雕像和各种壁画装饰,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一座是十一世纪德国日耳曼奥托王朝时期的木雕《十字架上的基督》,这是科隆大教堂的镇殿之宝。雕像上的耶稣完全是一位人格化的人物,它表现的不是一个神圣化的上帝,而是一个真正受难的人,清癯的面容,瘦弱的身体,表现出经过一番挣扎之后的痛苦,生命正在走向衰亡。这里与耶稣有关的还有葬着此处的人称“东方三圣王的骸骨,他们曾保护过耶稣,使耶稣免遭灭门之灾。正是由于这里供奉着《十字架上的基督》和三圣王骸骨,才引得众多教徒到此朝拜。

基督耶稣与三圣王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初,上帝决定让耶稣投生人间,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于是,上帝让一个叫玛丽亚的女子怀了孕。可就在玛丽亚即将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令,所有人都要聚集到伯利恒申报户籍。玛丽亚和她的未婚夫约瑟夫只好遵命来到伯利恒。当他们到达那里时天色已晚,附近的旅馆全部客满。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暂住在一个马棚里。就在这里,耶稣降生了。在那一刻,一颗耀眼的巨大新星出现在伯利恒的上空,照亮了沉浸在黑夜中的城市。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东方,希律王从天空中的新星看到了耶稣的诞生。为了防止耶稣将来抢去他的王位,他便召集了三位圣者,命令他翻前去寻找圣子,找到之后向他报告。三位圣者便循着新星的光辉来到了伯利恒,并将黄金、乳香和“没药”作为礼物献给圣子耶稣。

这时,上帝显灵,告诉他们不要向希律王报告。于是,三位圣者便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希律王知道自己上当后,非常气愤,立即下令将伯利恒城毁掉,并把与耶稣同时诞生的所有婴儿杀掉。而玛利亚等人在上帝的指示下,早已带着耶稣逃到了埃及。

后来,那前来朝拜耶稣的东方三圣都成了主教,终生宣扬基督教义。

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朝圣者,点燃蜡烛,虔诚地祈祷。在香火缭绕中人们低声地唱着赞美诗,为了耶稣基督,为了三圣王,为了信仰……

大教堂是幸运的,它不仅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且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仍巍然屹立。凡来过大教堂的人都忍不住要回眸多看两眼那两个高高的尖塔,他们试图能揭开这些神秘面纱,然而却只能望塔兴叹,兴叹之余只好将原因归结为:只因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在解释大教堂为什么会经历那么多年、那么多代人建设时,一个基督徒跟我说:“教堂建设过程再长都无所谓,因为它是奉献给上帝的,上帝没有时间。”《圣经》的《创世纪》说时间是上帝所首先创造的,上帝创造了时间,然后在时间中上帝创造了万物。《启示录》给人的启示便是:上帝自身就是那始与终的规定者,“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只有是给执政者兴建的房子才有时间的规定性,不仅要在其有生之年建好,甚至要赶紧在其任职内竣工。

在求证为什么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教堂仍安然无恙时,我得到了三种答案:一种说法是,二战时德国天主教会透过罗马教廷向盟军提出请求,使得这座古教堂免遭轰炸;第二种说法是,飞机还是扔进来十多枚炸弹,但是由于塔尖塔身几乎是笔直的,炸弹滑到地面才爆炸,塔基两米多高的巨石抵挡住了爆炸,又由于众多哥特式尖拱是通透的,冲击波分散到外面去了;第三种说法是,盟军的飞行员们在高空看到这座美仑美奂的大教堂,他们的心被震慑了,手发抖了,如果按下炸弹的按纽那将是千古罪人,遗臭万年。姑且不论这三种说法是真是假,但是人们都相信应该是有神灵在保佑吧!

我们的停留是短暂的,祈祷也是匆忙的,但心中的祈福迎祥是永久的。当旅行车驶过莱茵河,离闹市渐行渐远时,我再次看见了淹没在成片的巴洛克式民居中那个高耸入云的“洞木”,霎那间有太多的不舍和眷恋涌上心头。大教堂已经屹立了七个半世纪了,始终能化险为夷,逃过了历史性灾难,那都是因为有十字架上的耶稣和三圣王的保佑。他们的佑护能不能让这个世界文化遗产躲避掉人类无休止的纷争呢?但愿它可以永保太平!

  

科隆大教堂:只因为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只因为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莱茵河

科隆大教堂:只因为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雪中的科隆

科隆大教堂:只因为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肃穆的教堂大门

科隆大教堂:只因为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高耸入云教堂塔尖

科隆大教堂:只因为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教堂内部

科隆大教堂:只因为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耶稣殉难


科隆大教堂:只因为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教堂塔顶

科隆大教堂:只因为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教堂大钟


科隆大教堂:只因为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教堂地板

科隆大教堂:只因为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教堂神龛

科隆大教堂:只因为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教堂壁画

科隆大教堂:只因为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信徒祷告

科隆大教堂:只因为有了十字架上的耶稣

基督教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