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在消解中国设计

(2011-07-27 16:51:13)
标签:

杂谈

谁在消解中国设计
王海涛
资深传媒人、策展人,曾多次策划、组织建筑、艺术、空间设计、陈设艺术设计交流活动。2008年第三届中国国际设计艺术观摩展评委。陈设中国-晶麒麟奖组委会秘书长。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设计市场在中国有着无比巨大的需求,来满足任何级别设计师的胃口,可以很直接的讲,只要能够说服甲方,说服自己随波逐流的职业操守,任何设计师都饿不着,恰恰是这样看似轻松的一个环境,却透露着无序与妥协?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控,对于开发商拿地的条件一再紧缩,依然挡不住利益驱使下的企业家们。十二五规划出台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原因很简单,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真正“有实力有能力”来实施和完成整个项目的企业越来越少,更多的企业则是通过做“一级开发”来获利,根本无需任何机构的参与,也涉及不到深入整个产业链的环节,仅仅是买和卖的关系就可以在账户上满足自己的心愿,说白了他们只是土地交易市场的一些渔利者。

通过几手的辗转之后,部分企业高价买入地块进行开发,很多企业也不会把设计当做一个主要的卖点来进行营销,所以更多时候设计师沦为配合甲方争取资源的帮手,尽管如此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原因只是,现在的老百姓接受不了这么高端的设计,一句脱口而出的话,就把设计师的劳动成果化为乌有。

放眼看过去,居于中国内地的民众,对于设计的理解和包容,虽然谈不上专业与否,至少愿意去接受那些前卫的建筑设计,就像很多非专业的朋友会说“鸟巢”很好看,中央电视台新办公楼也不是很丑,他们简单质朴的回答,已经表明了大众对美的追求丝毫不亚于其他阶层的人。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需要我讲出来,因为更多时候,在国外被称为“上帝”的消费者,在中国只能是接受和被接受者,不管你选择不选择,结果都是一样,再不好的设计也影响不了对房产投入、产出、回报的刚性需求,这个时候的企业还用考虑设计的合理性和人文关怀吗?

室内设计,是进入21世纪之后,慢慢被大家接受的一个新的词语。现在很多人也知道室内设计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空间规划、表面构造、陈设艺术这样的几个阶段,更多的时候是以顾问形式在帮助业主一起将项目实施下去,也许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个项目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实施,或者被修改太多,我们并不是很满意这个项目。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如果是这样的话,设计师在前期和业主的沟通,到底是在谈些什么?谈情?说爱?我看不像,大家都没这功夫。我认为还是选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意味着要接受什么样的结果,设计师为了拿到项目,可以一味的妥协,再低的价格再不能接受的态度,都是可以包容的,统一的回答是你不做别人也会做。既然有人做,你就休息一下吧,干嘛那么累。很多设计师跟我谈过这样的话题,说为什么我的设计费很低,谈的稍微理想化一点,业主就通不过。我说归根结底是你自己的问题,你没有尊重自己,所以业主也不会尊重你,你那么容易放弃,他们没那么傻为你坚持。据我所知,在国内的设计费从几百元到几千元每平米的设计费比比皆是,为什么相差这么大的原因就是所谓的“明星式”的误导,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从狗熊变成英雄,需要的只是过程(营销的手段)。一个对生活有要求的人,一个充分对你有着信任的人,怎么可能把自己的生活环境交给一个不尊重自己、没有自信、只会妥协、放弃进取的人去设计呢?

我从小到大就一直在找一种不被重复或者罕见的生活用品,因为不能接受自己穿着的服装和使用的产品在其他的地方可以随意找到一模一样的,这是我不能理解的。记得上小学时,我身边的老师、同学,还有一些大妈、大姐的,都在穿一种贴身的黑色的裤子(毫无美感可言,后来延伸出灰色、黄色、白色),整体感觉是贴在身上,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通过脚蹬着,俗称“脚蹬裤”(因为根本没品牌,所以只有这个“形象的名称”),在我印象里面,满大街都是这样着装风格的人,大妈、大姐、小姑娘们都在穿,而且上衣随便搭配,据说在我生活的城市几度脱销,甚至可以达到来一车就售完一车的盛况,那会儿不太理解,只觉得这个生意好啊。今年3月份的时候,清华大学的一位老教授跟我聊天,讲到产品设计版块,说曾经有一个南方的企业家邀请她去做技术指导,想听听她对产品设计的高见,清华这位教授说你的产品,无论材质还是工艺都还不错,就是没看出有设计感(美感),应该在这方面改进一下,企业家说我的产品每年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几个亿的销售额,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了,根本不用考虑这个设计的问题,他说的不无道理,面对这个市场的时候,作为商人的敏锐度一定异于常人,他能这么说是因为他没有销售方面的压力,如果大众的审美提升了,对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是质量的问题还要有美的要求的时候,他们自然也会做出回应。艺术大师吴冠中曾说过:中国过去文盲多,现在更多的是美盲。我想大抵如此。

其实,真正的设计是被消解到“大环境”中了。全民无意识的状态,导致了对审美取向的偏离和质疑;无意识的选择和购买,伤害了苦苦趴在案头的设计师们;无意识的麻木和精神缺失,影响着设计环境健康有序发展的现在和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