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嘉耕:让书法进入太空的人

标签:
文化 |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执着的追求……
在长沙星沙街道办事处的美术馆里见到丁嘉耕,他正执笔沾墨,稍做停顿,左手扶着宣纸,笔锋时转时顿。有一种情怀,正从他的笔尖悄悄袭来。不多时,一幅“宁静致远”跃然纸上。
与此前见到的书法家不同,丁嘉耕身着军装,周身自然而然散发出一股正气。阳光打在他的脸上,温暖留在每个人心里。
万般豪情绕笔柔
“军旅书法家有个优势,有机会走遍全国的名山大川,接触著名的书法碑刻。北京是文化中心,全国的书法大家、名家,大多数都在这里。看的多,自然学得多。有人说我的书法既有江南的似水柔情,也有北方的豪爽大气。应该和我走的路比较多有关。”
他的威严中又不失温和,以至于让“为人民服务”这般听起来高上大的呼声也变得触手可及。
在他看来,名利真如浮云般飘过,这是他不需要的东西。“军人走进军营,就是为祖国献身,为人民献身,最重要的是为社会、国家、人民做点事情。”
尽管不求闻达,丁嘉耕的书法仍被人熟知。一是因为他的8幅书法作品,曾作为国家文化代表搭载神舟飞船升空,见证着科技事业的繁荣。二是因为他的作品曾经在北京西三环的交通要道和32个地铁大厅做过展览。
他欣赏东晋的“二王”,“最开始有种误解,觉得写的人多容易俗,后面觉得这是中国书法的精品,值得永远学习。”
他喜欢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被他当作最高境界,终身追求的目标。
有追求,方净心。丁嘉耕认为每一幅作品都代表了艺术家的水平和形象,树立精品意识,是书法家应有的态度,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从零开始学书法
除了作品,丁嘉耕在理论研究上颇有心得,关于“书法究竟是什么,书法要怎么学”的思考,让他总结了如何“从零开始学书法”。
“我经常给书法爱好者讲课。书法入门其实很容易,但是要走进去很难。书法不可能无师自通,要让一个好的老师领进门之后自学。选好字帖很重要,有两条经验缺一不可。第一就是这部字帖要是从古至今有定论的被认为是优秀的经典。第二是你自己要喜欢,才能坚持下去。”
出生在书香世家的丁嘉耕,从4岁就开始写字,“外公对我的要求是每一笔都要一丝不苟。母亲让我做个文化人,一方面练字,一方面学文化。当时吃鸡蛋是很奢侈的事情,但是母亲说写好一千个字就给我一个鸡蛋,所以当年我为了鸡蛋拼命练字,最多的时候是一个星期就写完一千字。”
如今,丁嘉耕的创作主要靠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你要投身于这个事业,专注于书法,只有靠业余时间。我主要靠计划来完成,比如说我的书法每5年有一个大计划,每年有个年计划。我当兵38年来,一直是按计划进行的。一个人做什么事情,如果不按照计划盲目进行,到头来会收不到成效。”
这么些年来,丁嘉耕最满意的是搭载神舟飞船的8幅作品。“神舟七号上的作品我写了15个晚上,写了好几十幅,这是可以载入中国文化史、书法史和航天史的。下次到长沙办展的时候要把这些手卷带给长沙的朋友鉴定。”
明年,丁嘉耕的全国个展将来到长沙,“将来的书法道路很漫长,对于书法创作始终保持孜孜不倦地追求,这是终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