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坚韧无伤的生命之美

标签:
文化 |

文/金鹰报刊社社长、总编辑 谷良
柔弱,不是无力,是无伤,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恩;柔弱,不是畏惧,是自信,是对善良的崇尚和敬畏。柔弱,不是易碎,是坚韧,是对刚强的智慧和意志。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努力,要刚强,要不怕苦,要不怕死。我们的教育不是把孩子们打造为整齐划一的机器人,就是成为完美无缺的钢铁战士。
今天,来探讨“柔弱”的价值,显然不合时宜。它与曾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质如此背离,与今天崇尚的丛林法则如此对立。
“柔弱”,是应当被时代彻底废弃的价值吗?
最近,在一个女企业家协会的主题讨论中,我被问及“女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我脱口而出:“女人最需要的是放松。”
湖南盛产刚强的辣妹子,今天称之为女汉子。女汉子不仅扛着事业,也扛着家庭。
辣妹子有巨大的欲望,什么都需要,什么都担当。她们以此为能事,被所谓的“成功”熏得陶然自醉、乐此不彼。
在如此紧张的生命状态中,风风火火的女性“钢铁侠”俯拾即是。她们外表极其强大,内心却无比纠结,夜深人静时常常悲从中来,过度的身心压力让她们忘记了真实的自己。
今天,谁还能遇到一位柔弱、温和、淡雅的女子?不爱红装爱武装,女人能顶半边天。当女人强大到“不爱红装爱武装”、“妇女能顶半边天”,本色之美一定荡然无存。
当女人不再需要保护,男人的意义何存?
唇亡齿寒!女性角色的颠覆,必然导致男性角色的尴尬。乾坤颠倒、阴阳失衡、心理错位,其结果就是人类自身的幸福感不断下降以致丧失!
老子曾以柔软的舌头比坚硬的牙齿更长寿开示后人,柔软是比刚强更坚韧的力量。万物有荣枯,人要懂得“守柔”、“善柔”、“贵柔”。
守柔的智慧,源于潜力。
老子深知“刚”、“强”、“雄”、“壮”的颓势,于是,对柔弱的潜在力量无比推崇。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辱”,一方面,妄念太多就会心浮气躁,强作妄为就会招灾惹祸;另一方面,要有自信之察,自明之智,看似柔弱,却趋向旺盛,所以“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善柔”的智慧,莫过于水。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滋润万物却不争名、不居功自傲,愿意流到最低最脏的地方。这样吃苦又低调地放下自己,最接近德行的“大道”。
水是无我的,可以随任何地方的大小、容器形状而改变自我,所以哪里都可以去。因为无我,于是水成最无敌的了。“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贵柔”的智慧,静则能定。
“贵柔”是宽阔的胸怀,谦逊的风度。少一些专断狂妄的戾气,多一份宁静致远的心境,头脑清醒,低调豁达。
在道家的传承中,有一位很有名的道长丘处机,是以柔克刚的一个行动代表。
公元1220年,丘处机以73岁高龄的羸弱身躯西行万里,与成吉思汗论道,循循善诱,终于劝得一路西征杀红眼的蒙古大军“止杀令东归”,成吉思汗放弃大肆屠城的打算,并让其子女学习中原文化,以礼御兵。
后人赞曰:“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文化是柔软的力量。它柔软,但坚韧,它的力量一旦被建立起来,比别的力量还强大。一个落后的民族可以征服先进的民族,但它却会被先进民族的文化所同化。
所以,拿破仑说:“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之下。”
中华国学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智慧和文化,这种深厚坚韧的力量百姓日用而不觉,时间历久而弥新,这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它属于中国,也属于21世纪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