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勇臻:从收藏到湘绣博物馆

口述 毛勇臻
毛勇臻,湖南天利湘绣董事长
开始收藏湘绣是在我入行的时候,至今已有22年。一开始也不会去刻意收藏,在这个行业这么久,总会碰到有价值、有流传意义的东西。
我看中有年份、有代表性、工艺好和罕见的东西,这也是我对藏品的一个基本概念。从接触、到喜欢再到慢慢倾注自己的心血。
现在大家看到的湖南省沙坪湘绣博物馆缘自我在2006年的一个想法,一开始是以一个艺术馆存在的,我在太平街那边租了三层楼,拿出一些收藏做展示。后来在友人的建议下把馆搬到沙坪,做了许多积累,形成了如今湖南省最大的湘绣博物馆。
现在看来,以前想法都是很零星、不成气候的,实际上做博物馆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我认为博物馆有三大功能;收藏、研究、启智于民。
你通过去收藏,去挖掘背后的故事,再把它陈列出来,这个过程中,你自己要去了解,因为这个馆不仅是民办博物馆,还是一个与产业配套的模式,沙坪是湘绣的发源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可以代表湘绣的历史。
藏品在我眼里每一件都是宝贝,每一件背后都有很生动的故事。
我们馆一楼藏品库有个清代的平金镶银珍珠绣门帘,它的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从湖南流落到了贵州、上海再到长沙,2008年我遇到的时候花了8000元买来,而实际上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有一次,工艺美术学院的专家参观我们馆时发现了它,鉴定出它应有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代表了清代中期民间刺绣的顶尖水平,是能代表那个时代的东西,却被我无意间藏到。虽然它不算最贵的,但我认为这个过程非常有趣。
还有一副《饮虎》,是湘绣大师刘爱云的收官之作。开始她是不卖的,2007年,我前后去了七次,我说我想放在博物馆里展览,让更多人了解湘绣,她才同意。这个作品是代表一代大师的封山之作,它远远不能用金钱价值去衡量。
当我看到这些藏品,就像看到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件作品都花费了心血,都有它自己的代表性。由于场地有限,藏品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我自己每天都会去看。
做这个馆不容易,日常运行和管理方面的投入很大,没有经费来源,属于高投入、无回报的项目。我们每年接待的游客大概有20万左右,稍有疏忽,就会出问题。
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我觉得建博物馆对我们产业是有一定帮助的,至少每年不断有游客来参观了解,社会认可,历史也会有记载。天利湘绣最大的贡献就是做博物馆,它也是天利的名片。
尽管有困难,但我还是会做下去,作为一个湘绣人这样的情结还是会有的,我专注于这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