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扬:君子独爱琴

标签:
文化 |
以琴会友互通心趣,静默独处修身养性。刘慧扬秉承“正确演奏和正确传播古琴艺术”的师训,一步步走上了传播之路,让神圣不神秘,深而可测,高而可攀的古琴艺术慢慢走近人心。虽劳累,却满足。
撰文 段晓燕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大多数人认识刘慧扬都因她的琴音。
和刘慧扬已是老朋友,她的谈吐间总流露着优雅平和,透射出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亲切。抚琴时神情温婉,明眸如水,一颦一笑,一招一式,将人不自觉地带入那股沉静的世界里,回味悠长,弦音不绝。
一种韵律一种美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以为能够将古琴演绎得好的多为年长者,不想在身边,就有一位年轻的古琴演奏家。
在活动中听刘慧扬弹过几次琴,无论现场什么状况、多少人,当她手动弦震的那一瞬,现场即刻自动安静,只余下那袅袅琴音。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时舒缓时激越时凝重。沉浸其中,天空显得更空灵,大地仿佛更加自在,给人深长的遐想,让人真正体验到象外之致的味道。那古朴幽深的沧桑感,“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之委婉缠绵;不如古筝响亮欢快,却平和沉稳,古琴是细腻含蓄的。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萧,萧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合生成林下之风,有超脱现实之境。”
说起博大精深的古琴文化,刘慧扬如数家珍。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居于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它那清幽脱俗的声音早已和悠久的中国文化融合在一起。
文人爱琴,无非是因为古琴的清、和、淡、雅同文人的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相得益彰。作为古代文人的的必修之器,古琴用以陶冶性情,抒发感怀。以琴会友互通心趣,静默独处修身养性,孔子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魏晋才子嵇康在刑场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在《陋室铭》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古琴艺术不但注重演奏者的琴艺,也被称之为“琴学”,是因琴的“教化和修身”之功用。《琴史》言:“君子之于琴也,非徒取其声音而已,达则于以观政焉,穷则于以守命焉”,2003年11月7日,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并享有的文化财富。
知音不难觅
刘慧扬师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李祥霆先生,“正确演奏和正确传播古琴艺术”,是这位古琴大家对弟子的唯一要求。“我的师公有三位,查阜西先生在理论研究和文献整理方面有突出贡献,管平湖先生和吴景略先生在演奏方面有突出贡献。他们是我老师李祥霆先生的老师。”在大师们的熏陶下,刘慧扬一步步地走入人生的妙境。
作为当时最年轻的长沙市政协委员,刘慧扬曾提交《关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进入长沙市中学生音乐课堂的建议》提案,得到了市政协的高度重视。
2008年开始,在李老师的鼓励下,刘慧扬开始了古琴艺术专题讲座,她的足迹遍布湖南各大院校、外省院校及省、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各文化传播机构。“刚开始我不太想去做这个事情,觉得自己年龄小,人家不会听我的。而李老师说古琴被很多人神秘化了,你得让人家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古琴艺术,怎样的演奏才是好的、正确的。古琴艺术神圣不神秘,深而可测,高而可攀。我现在教大家琴学,普及古琴知识,教大家演奏琴曲。现在对古琴感兴趣的人挺多,很多人被我的讲座吸引过来,来我这里学琴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6岁。”
早几年,在博客上时常能够看到刘慧扬传播古琴文化的文字,“古琴改变了我的生活,我自己也有一份事业,让我能够有动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是承载我梦想的东西。有时候在讲座上我还会说一些历史、哲学、美学方面的知识,因为古琴艺术不仅是一门专业的音乐艺术,还融汇了中国的千年历史,政治、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内涵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现在很多人喜欢玩牌,我想慢慢把传统文化根植在他们心里,让他们有时间就来了解和喜欢这些,就不用把时间浪费。我想顺着这条路慢慢走下去,大家一定会慢慢了解并喜欢上古琴,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这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过程。”
对于每一场演奏,无论是台上表演还是台下教学,刘慧扬从不担心演奏出错,最怕的是正式演出时话筒没声音,生怕别人听不见会影响演奏效果。这样的自信缘于勤学苦练,“现在每天再累也要保持3—4小时的练琴时间,我们的手上功夫是最重要的。专业技术达不到,说什么都是假的。有时候很懒了,会强迫自己去练琴,结果一拨动琴弦,一下子就不累了,马上进入另外一种状态,很享受。”
被夸奖指法很美的时候,刘慧扬笑得淡然:“如果能够用正确的指法弹奏,手型是会很美的。正确自然会好看,有些人张牙舞爪的就会很僵硬。我们的手就像演员的嗓子一样,练琴练多了自然就不费手了,跟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古琴俨然成为刘慧扬的亲密爱人,“一天不摸琴会比较慌,想弹琴,比如你很喜欢一样东西一天没看到就觉得特别六神无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琴是生活,是空气。”除了演奏传统琴曲,刘慧扬也喜欢即兴表演,根据意境和心情,运用自己的音乐积累,用古琴演奏技巧组成一段好听优美的旋律。那种感觉,总是令她欣喜。
“琴到无人听时工”。夜深人静之时,练一阵琴曲,或是即兴演奏几段,生活中需要这样的美好。
TIPS:长沙最好的学琴地
湖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蔡锷中路48号永华大厦9层909A室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153号
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长沙市青山祠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