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眸”重现

(2014-03-10 09:31:02)
标签:

时尚

“明眸”重现

 

过年的小长假放完了,假期太放纵,整天狂欢过后就是“面目可憎”,最瞩目的还当数那要命的黑眼圈。

作息生物钟混乱,连续用眼,会影响眼睛周围正常的血液循环,长时间的循环不畅就会形成黑眼圈、眼袋。正如中医所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十二经脉气血皆汇聚于目”,睡眠不足、眼睛疲劳、压力、贫血等,当然最先反应在眼睛上。如果放任不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挥之不去的黑眼圈了。

要想“明眸”重现,赶紧摆脱“懒女人”的称号吧!

 

你是哪种黑眼圈?

1.青黑色黑眼圈

20多岁左右,生活作息不正常的人尤其容易产生青黑色黑眼圈。如果平视镜子不笑的时候,眼头附近或者眼下凹处,下眼睑部位出现青蓝色调,就说明属于血管型黑眼圈。这是由于眼睛周围较多微血管,因此睡眠不足、眼睛疲劳、压力、贫血等因素,都会造成眼周肌肤淤血及浮肿现象。

 

保养密话:如果出现青色黑眼圈,主要是由于生活习惯不良有引起的,只是色素的短暂沉积,坚持按摩可以有效改善问题,也可以考虑擦退色素药膏或者眼霜、眼周按摩、饮食调理等方法来改善和预防。

 

2.茶色黑眼圈

当你检查下眼睑部位的时候,轻轻撑平下眼皮,如果这部分肤色与其他部分的肤色有落差,并且眼圈的颜色跟着皮肤移动,代表颜色来自皮肤里的黑色素。如果有这样的特征,那就说明你的体内黑色素代谢迟缓,色素长期沉淀形成,这种状况一般发生在40多岁以上,皮下脂肪变薄,黑眼圈从而越发凸显。

 

保养密话:关键点在于加快代谢,MM们在进行日常护肤的时候,不妨加入一些有美白功效的眼部护肤品,一周护理1~2次,促进黑色素的排放。如果黑眼圈严重的人,一般会伴随眼部衰老、眼袋肿胀等烦恼,也可以通过眼部外科整形手术把黑眼圈的色素除掉。

 

3.其他类型黑眼圈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黑眼圈类型之外,还有受遗传体质、生理构造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黑眼圈。这种黑眼圈是无法单纯借由按摩、热敷或一般眼部专用保养品来彻底消除的,如一个人的眼眶周围的皮肤天生特别薄,皮下组织又特别少时,当血流经过此处的大静脉,在特别接近皮肤表层下方便会出现蓝黑色的眼晕,看起来就是一个黑眼圈。

 

保养密话:要给眼睛多做运动,可以轻轻闭上眼睛,然后突然睁开,并尽量睁大,这样可以锻炼到眼睛四周的肌肉。另外可以依靠美容手段,对黑眼圈进行遮盖。

 

全能眼霜大集合

1.SK-Ⅱ青春焕采修复眼霜

参考价格:740元/15克  滋润度:2星  修复度:3星

推荐理由:独有长效微胶囊自动感应科技,能主动侦测外在刺激与肌肤压力,提供肌肤能量,舒缓结构薄弱的眼周压力,优化淋巴循环,减轻眼袋和浮肿。

 

2.Kiehl's契尔氏优质修护眼霜 15ml

参考价格:360元/15ML  滋润度:3星  修复度:3星

推荐理由:这款眼霜质地轻薄细腻,适合干性皮肤的人使用。能快速被眼周肌肤吸收,不用担心脂肪粒。含优质橄榄油及维他命E等多重滋润成份,能有效的舒缓及滋润眼周肌肤,淡化色素沉积,晚上使用效果更显着。

 

3.GoodSkinLabs日夜焕采修复眼霜

参考价格:410元/10毫升+10毫升  滋润度:3星  修复度:4星

推荐理由:日夜眼霜分开装的设计,日间凝胶质地清透水润,充分补水,略感清凉,清晨用来醒肤,眼神都清亮起来。夜间精华为白色霜状,相对浓稠,涂上去马上有收紧感觉,滋润度高,能充分缓解眼周疲劳和黯沉。

 

专家解读

长沙华美整形皮肤副院长罗敏

眼睛是五官的点睛之笔,但是一旦黑眼圈产生,就会让五官黯然失色,还给人憔悴、疲惫、衰老的感觉。也有很多朋友尝试眼部按摩、敷眼膜、擦眼霜,但是效果却差强人意。临床证明,因为黑眼圈由经常熬夜、眼部疲劳、护肤品堆积、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眼部皮肤红血球细胞慢性缺氧而造成的眼部色素沉着,所以单纯的表面护理只能改善,只有深层治疗才能彻底清除。

随着美容技术的发达,医学去黑眼圈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在这里,我为大家推荐一种源于美国的新型去黑方法——纳米微针,其通过最新研发的纳米晶片、微针阵列,将特制的去黑药液直接有效地渗入眼周皮肤,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分解并排出色素。彻底改善黑眼圈。其高达10倍以上的药物吸收,等同于6000次以上精华眼霜护理。同时也提醒大家,黑眼圈改善后,要注意休息,每天必须彻底卸除眼部化妆品或护肤品,配以眼周按摩,让眼周血液循环畅通,预防黑眼圈再次产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