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芒果画报杂志
芒果画报杂志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655
  • 关注人气:6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良知: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2013-09-09 09:55:41)
标签:

文化

良知: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良知: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良知: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撰文 金鹰报刊社社长、总编辑 谷良

这个时代真正的悲剧在于:人们已经不再敬仰坚守良知的普通人,却愿意拜倒在不择手段的所谓“成功者”的脚下。

成功本身是值得推崇的,但是很多人在成功路上已经忘记了古人的训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谁敢抛开良心的底线,谁就必然背负“原罪”。用一句佛家的话来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谁有这个原罪,谁就要承担自己的果报。

所以,在这个污浊的世道,让我们彻除沉沦的淤泥,捧出那颗久被尘劳关锁的明珠(良知),我们将看到“尘尽光生、照破山河”的灿烂光景。

“良知”最早由孟子提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可见良知源自生命的本性。

“良知”在中国儒家的鼎盛时代来自于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他在龙场悟道后,发出肺腑之言:“人性本善,良知现成。”他大声疾呼:“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

于是,王阳明的一生就是要实现“致良知”。也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他强调:良知是虚的,功夫是实的。“知行合一”是关键。这个号称“三不朽”的圣人一生笃行,坚称:“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得!”

良知作为善心的自然体现,是一种对是非、善恶的判断与选择,它发自人性内在的爱的本能。曾经,人们以为良知是区别人与动物的关键,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动物同样有良知,有情感,有爱心。

   最近,我看到一段小狗掩埋死去同伴的视频,格外感动。据了解,这则来自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发生在中东地区。一只流浪狗看到在太阳下暴晒的死去的小狗,停下脚步,小心翼翼地用嘴刨动旁边的沙土,静静地掩埋着同伴,然后静静地离去。整个过程庄严清净,令人悲悯。

   作为人类,我们如果能够自己良心发现,面对这震撼人心的一幕,一定会感到羞耻、悲痛和悔悟。

良知,是无私的大爱。“太阳光大,父母恩大”,这种爱是一种纯粹的奉献和给予,绝对纯粹,不求回报。

良知,是生命的自省。生命拥有一种先天的机能,就是懂得“凡事有度、适可而止”的道理,这样,我们就可以“少欲知足”,身心统一。生命也应当具备一种通透的智慧,明白“盛极必衰,物壮则老”是大自然的定律。所以,如能持有“沉浮皆好,盛衰随缘”的心态,自能觉悟人生,轻安自在。

良知,是永远的感恩。知恩感恩,知恩报恩,乃是良知的根本,若没有对于人和万物的敬畏与感恩,我们也就失去了生而为人的意义和价值,连禽兽都不如。

良知,是真心的忏悔。这个世界很难找到没有犯过错误的人,若能真心忏悔,就能由恶转善、扭转命运。我们经常阅读到这样的文字:“在坏事做尽之后,他终於良心发现,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这就是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念善,即天堂;一念恶,即地狱。大多数人每天就在这天堂和地狱之间痛苦地穿行。

尽管,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精神空前匮乏和羸弱的“小时代”,但我始终坚信:只要这宇宙还有生命的光芒,良知的薪火就永不会熄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