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策划——全家福:家族记忆

(2013-02-06 15:47:12)

全家福:家族记忆

策划——全家福:家族记忆

策划——全家福:家族记忆

 

在照相术进入中国一百多年中,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日渐淡化,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全家福”这样富有纪念意义的记录方式,却越来越常见,有心人如果将家中逐年拍摄的全家福整理起来,肯定是别具意味的家族史料,同时也能保存下一份最能体现时代变迁的好资料。

个人、家庭、家族,都是有记忆的,血肉亲情,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庞大的组织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都是作家、艺术家们创作的好题材,对于更多的平常人而言,记录自己的生长,记录家人的故事,选择全家福要简单得多,也纯粹得多。

 

 

春节到了,全家老幼欢聚一堂,选一个最具家族特色的背景,拍一张全家福,是纪实,也是祝愿,人丁兴旺,吉庆祥和,过年,才称得上是过年。

这是许多中国家庭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景。

在这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特别注重家族传承的国度,全家福早就超越了一张照片本来的意义,它寄寓着人们对“大团圆”的期待,甚至在不少饭店的菜单上,都有一道名为“全家福”的什锦菜,一大锅端上来,甜咸具备,香浓可口,这就是全家福的味道。

 

我们怀着这个美好的愿景,探寻全家福的故事,拜访一个又一个家庭,从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中,仔细辨认着时光给几代人刻下的痕迹,聚散离合,喜怒哀乐,几十上百年的光阴,成千上万里的路程,顷刻间凝结成一张薄薄的照片,照片上的人物,已经永远定格,但背后的故事,却往往有着“外人不足道”的别样意义。

采访中的曲折,和采访到的人物和故事的曲折,让我们这些在还算顺利的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顿时深刻地体会到,对全家福的期待,是多么不易。

在整理资料的时候,我从网上搜索到了李鸿章、康有为这些近代大人物的全家福,因为照片太过古老,我们无法在杂志上呈现这些模糊的影像,但一家上下,自然而然地以家长为中心,各人有各人的位置,这样的拍摄模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而家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由来,也一目了然。

因血缘而生的家族绵延,是无从选择的,百年时光,一个小家庭可以枝生成几百人的大家族,四世同堂、三世同堂,家是根基所在,无论去往何方,相隔多远,这里始终是心灵和记忆安土重迁之地。

从全家福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番景象,那就是时代的影响,将一个家族几代人不同时期的全家福摆在一处,按时间脉络来对比,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很难想象,我们的时代变化竟然如此之大,曾经决定一代人命运的因素,在下一代人身上,已经不再是羁绊,可见时代终归是在进步的,即便是慢,再慢,也在一点一点渗透,改变,当然,这其中也有无数遗憾,个人的命运,就这样和时代的命运搅拌在一起,严丝合缝,无从分开。

画家张晓刚挑选的,显然就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节点,所以他笔下的全家福,不无冷峻,那些近乎刻板的表情,缺乏变化的衣着和背景,恰恰是一个真实时代的反映,他选取的是时代的截面,而多少个真实的家庭记忆,恰恰与这截面合拍。他的作品,也因此成了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中国符号。

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许多家庭并没有留下严格意义上的全家福。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有许多:特殊的社会背景,因时代变迁而导致的家庭成员分散各地,甚至还有家族中常见的勃谿和争执……拍摄一张全家福,原本是轻而易举的事,只因为有了这许多可以说、或者不可以说的缘故,全家福,有时竟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好在不断新生的希望,是能够弥补已经过去的遗憾的。

家和万事兴,这是一份古老的经验总结,也是一份古老的祝愿,和气才能生福气,惟愿更多的家庭,在新春来临之际,留下一张和和美美的全家福。

全家福,全家有福,家全有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