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善增:玩出来的“传世之作”

(2013-01-11 11:15:43)
标签:

杂谈

“愤怒出诗人,逍遥也出诗人,文章憎命达,文章也亲达者。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可能到了苦即是甘,甘不异苦的境界,一流的传世之作才水到渠成。”

玩出来的“传世之作”

 

沈善增

沈善增:玩出来的“传世之作”

我很兴奋!

我看到了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潮头。这潮头的一座浪峰,就是上海在最近两年里连续出现的四部长篇小说,按发表的先后,它们是王安忆的《天香》,孙颙的《漂移者》,竹林的《魂之歌》与金宇澄的《繁花》,都是堪称世界一流的传世之作。

《天香》是创造了一种小说类型,把一种文化(这部小说是把中华市民文化)作为主角来写。文化比历史更接近人性的本质,因此,这种小说类型在立意上要超过那些家族史类型的小说,在表现难度上也更高,因为与家族史比较,前者还有“形”可循,而后者要传的是“神”,描摹一种气质,这是可预而不可求的,因此需要作者超常的自信与定力。

《漂移者》是塑造了两个“圆的人物”。“圆的人物”是英国作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对人物塑造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圆的人物”是某一刻从性格的轨迹上逸出了,但此逸出并不是像亚瑟到牛虻的前后判若二人的突变,而是性格深层的另一方面显示出来,人物就从平面的转化为立体的。自从福斯特提出这个概念,人物塑造的高度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此后并没有更多的圆的人物出现,可见这更进一步之难。一部长篇能有一个圆的人物已属不易,也不一定要求是主角,而《漂移者》的男女主角都是圆的人物,仅此一点,怎么能不传世呢?

《魂之歌》是创造了一种流派,我称之为“诗传奇”。小说是从传奇故事中演变而来的,后来受到戏剧的情节结构、矛盾冲突理论的影响,走戏剧化的路子。到二十世纪,小说的传奇功能越来越萎缩,实验性的各种小说流派纷纷探索小说新的立足点。一个共同的趋向是从“戏剧”转向“诗”,增强小说语言的审美含金量。但也因而非此即彼,使小说从大众艺术变成小众雅赏,所谓“通俗文学”与“纯文学”泾渭分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竹林一直坚持小说传奇性的审美取向,坚持认为长篇小说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好的情节结构,同时,她对语言非常考究,像写诗一样锻词炼句,吟哦节奏,营造意境,经过多年的求索实践,终于在这部用心八年写成的六十万字巨著中,使诗性语言与传奇情节完美结合,创造出了今后可能为很多有艺术追求的作者竞相效仿的流派风格:诗传奇。

《繁花》是锻造了一种新的小说语言。读到这种小说语言,我不由得想到王国维论艺术风格的话:“宜淡不宜浓,但必须是浓后之淡;宜拙不宜巧,但必须是大巧之拙。”《繁花》的语言充分体现了王国维的这种审美理想。作者把中国古诗词曲的意蕴,海明威的有力的电报式短句,与上海市民的日常口语熔于一炉,亦俗亦雅,大俗大雅,真是蔚为大观,别开生面。小说中写了好多次饭局,靠简洁直白的对话撑起,白描地表现说话者的身份、个性、状态,又像评弹对白、相声、脱口秀一样可以直接提供审美享受,叹为观止。读者可以与《红楼梦》中的那些饭局描写对照来看,我认为是可与之媲美。

这四部小说的其它方面也在一般水准之上,可圈可点之处甚多,又有这样的突出成就,怎么不是一流,怎么不要传世?这些作品是熬出来的,炼出来的,也是玩出来的。愤怒出诗人,逍遥也出诗人,文章憎命达,文章也亲达者。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可能到了苦即是甘,甘不异苦的境界,一流的传世之作才水到渠成。因此,认识到这些玩出来的传世之作的意义与价值,对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会有很大的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