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特:热爱是最美的琴音

标签:
杂谈 |
人物档案:沃特·阿斯沃林斯基(Walter
见到沃特的那日,是在盛夏的长沙,月湖边阳光灿烂得让湖面都明快起来。弘会所,沃特穿着一身西装出现,与身边众人的短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位来自南美的钢琴家,一身弥漫着绅士的气息。
随着耳边传来琴键敲击的声音,沃特的拍档——香港著名的调音师黄智炜已经熟练地打开工具箱,开始了他的前期调试工作。不知是不是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沃特显得有点不自在,黄智炜摆弄钢琴的时候,他在一旁踱着步子,偶尔有粉丝前来合影,他会露出温和的笑容。
闲聊间得知,沃特7岁便开始学钢琴。而在巴西,男孩子都踢足球,学钢琴是女孩子会做的事情。沃特却是一眼就爱上了钢琴,一见到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他完全沉迷在钢琴的世界里,对其他的事情毫无兴趣,起初以为他是一时兴起的父母也被他的执着和坚持所打动,拿他没办法,只好让他去学。
让沃特十分不理解的是,他在两年时间里,受邀到了国内的很多地方去进行教学指导,看到很多家长逼着小孩去学钢琴。“对于孩子来说,兴趣就是兴趣,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小孩都会主动向家长说出自己的兴趣并且坚持下去。就算在巴西大家普遍反对男孩子学钢琴,当我向家里人提出来的时候,我心中对钢琴抱有喜爱,我想父母会理解,我告诉他们我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多久都不会感觉枯燥。”
问及对于表演是否有压力,沃特顿时变得有些紧张,在他看来,只有在音乐出来之后,才知道演出成功与否。如果在音乐出来的瞬间发现不好,演奏者也无法再修补这种转瞬即逝的失误,所以压力一直伴随整个演出。
对于沃尔而言,只要坐在钢琴前,他的思维、判断,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倾覆在了那些美妙的音符上。“当然,我们通常会沉浸在自己喜爱的音乐里,除了表演,我们更希望通过音乐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听众,将最完美的状态呈现给听众。”
《芒果画报》:在中国的这些年,有什么深有感触的事情吗?
沃特:我在中国主要是进行教学指导,看到很多小孩子很努力、很认真地在学习,但还是有些问题不可避免。其实音符是一种传递心情的工具,关键在于弹奏的人怎样把音乐变成一种语言,传递给听众。很多学校的老师教得比较机械,不知道怎样将这种精神性的东西教给孩子,他们一味地追求互相之间的比较。
《芒果画报》:对于此类问题,有什么看法?
沃特:这不是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比如小孩子自己弹奏的一首钢琴曲,弹得不错,但是竟然连名字都不知道,那么,他们还会知道这首钢琴曲想要表达的东西吗?看到这种情况只能笑笑,不知道悲从何来,就是很无奈。我来中国十多年了,也在利用自己的资源让更多想要学钢琴的人意识到还有其它的教育方法,在你弹奏出的声音里面还有另外一种声音,还有很多种不同的声音。只要我们有能力、有条件去做,我们就会去实践我们的理念。
《芒果画报》:此时觉得自己该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沃特: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我知道的告诉他们,告诉他们这个音乐所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孩子自己的兴趣,如果他们把弹奏钢琴变成一种技术,而不是真心热爱,那么他们就没办法体会音符所传达的美好。
《芒果画报》: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感知美的能力。
沃特:是的。其实对于音乐,你并不需要去弄明白乐器的功能,听音乐只是一个过程。欣赏音乐只要放松心情,感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