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被书店浸泡的文脉

标签:
杂谈 |
长沙:被书店浸泡的文脉
撰文
长沙城市文化消费需求日渐增长,在给书店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现实的挑战,行业垄断、电子阅读的普及,还有网络销售的迅猛扩张,都是不可小觑的困难,在这样的境况下,仍然有钟爱书籍的书店业者,一面坚守本位,一面寻求发展的机遇,当我们在繁华的都市中,寻觅这些宁静而略显寂寞的角落时,也窥见了他们守护文化的热情与韧劲。
长沙书店地图
长沙民营书店的历史得从黄泥街算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前期,自行发展起来的黄泥街书市,一度位列全国四大书市之首,全盛期大小书店(书摊)达两百多家,这在内地城市中是不多见的,1996年,黄泥街书市整体搬迁到定王台,之后形成的书市格局,延续至今。
熟悉长沙书市的读书人,不必太过思量,就能将书店较为集中的几块地儿交代清楚:韶山路湖南省图书馆附近,建湘路的定王台书市,还有河西的新民路一带,都是读书人乐意去逛一逛的。不无巧合的是,这几个点几乎都在202路公交车沿线,记者就经常沿着这条线路寻找书店,目睹过一些好书店的悄然消失,惟其如此,那些仍然在坚守的书店就更值得称道了。
位于湖南大剧院一楼的时尚书苑,自1998年大剧院成立伊始就已经入驻了,这里的书“精心挑选过的”,店中央有一个书台,摆放的都是“老板重点推荐的”,店里所有的书都不打折,
更多的人习惯于去定王台,这里书店众多,建湘路一侧是上下四层的定王台图书市场,另一侧是湖南省新华书店。图书市场四楼的弘道书店以精品图书著称,在众多以出售教材教辅和培训资料的店铺中,可以称得上一个异数,在弘道书店,记者见到了这样一个“注解”:
弘道文化身为书业,播道当义不容辞,且对“弘道”一词加以引申和发展,遂有“弘天下文明,道天下文章”、“书可弘人,人能弘道”之说。
好书店都是有自己的抱负的,时尚书苑将“推动社会的文明和发展”作为立店之本,弘道书店的愿望,则在这个注解里一览无余。
长沙河西新民路,有一家不太起眼的书店,店名“师达”,店面虽小,却是附近高校的师生最钟爱的去处之一,好些教授在闲暇之余,都愿意在这里停顿一番,看看店里新进的书,与店主人畅聊一番,这家小店同样坚守了许多年,书店的对面,就是从前的新民学院旧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大学附近,是该有一家这样的书店的。
相比这些传统类型的书店,与定王台相距不远,位于芙蓉广场和府大厦的熬吧,定位更接近于新兴的“独立书店”,熬吧读书会负责人王来扶向记者阐述了熬吧的自我定位: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熬吧的活动重点,并不在于售书,而是以书为媒介,每周举办一次乃至更多的读书沙龙,邀约全国公共知识分子与读者互动,这是熬吧固定的节目,人气也因此日益积聚,当记者问及“长沙会不会出现单向街书店”时,王来扶这样答复:“熬吧其实已经是长沙的单向街了”。
坚守,不只是一个姿态
在谈及经营现状,几乎所有的书店答案都是一样的,一位熟谙长沙书业的受访者坦言,大部分定位中高端的书店,赚钱都很艰难。时尚书苑的颜总告诉记者,他从事图书销售已经有二十余年,最早租赁的是袁家岭新华书店的门面,当时书籍销售还受到各种限制,他们只能以“文化用品”的名义附带售书,结果还是受到挤压,后来搬至韶山路继续营业。1998年湖南大剧院建成后,他是最早的租户之一,一直坚持到如今。这里地处中心区域,“租金不便宜”,单就书店的经营状况而言,“达到收支平衡已经算不错了”。
成本上升、电子阅读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的巨大冲击,给书店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曾经有一家大型书店有过大规模扩张的计划,但当当、卓越等网络书店的出现,迫使他们改变了规划,书店的发展只能另辟途径。
传统书店如此,定期举办文化沙龙的熬吧等新型文化场所,成本就更高了,王来扶坦言,“连续两年,熬吧每年亏损的差不多在两三百万”,这显然不是一般的从业者能够承受的。
在几重重压之下仍然坚守阵地的书店,给出的坚守理由,竟然也出奇的一致。
当记者问及时尚书苑还会坚持多久时,颜总脱口而出:“等到哪天我倒下了,也许书店就没有了。”顿了顿,他补充说:“开书店就不要想赚钱。”在他看来,书店和别的行业不同,首先要考虑的是社会价值,“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长时间的影响力,人们能够从好书里汲取能量,这是书店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熬吧的坚守,同样源于决策层对于文化的执着,“没有决策层的坚持,熬吧是很难走下去的”,文化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其功用在于潜移默化,实现社会风潮的变迁,急功近利的理念,在这一行很难行得通。
和思想上的坚守相比,行动上的变通同样是应该肯定的。
时尚书店已经打算开一家网上书店,“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这些经过甄选的好书”。
记者采访的另外几家书店,开始向“专业化”方向转型,根据市场细分的需要,重新定位书店的内容。
熬吧则将目光瞄准了诚品书店,“什么时候熬吧能办成长沙的诚品,就成功了。”诚品书店连续亏损十年,已经成为业界人所共知的故事,现在诚品借助于书籍之外的衍生产品,已经开始盈利,王来扶的设想是,按照诚品的模式经营,发展其他产品,使熬吧在两三年之内实现收支平衡,继而开始盈利。
一座没有书店的城市,无异于文化荒漠,城市要澡雪精神,蕴藉灵魂,是少不了书店的。拥有岳麓书院的长沙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近代以来也不乏文化地标,叶德辉的观古堂、瞿氏的铁琴铜剑楼,都曾是读书人向往的文化殿堂,所谓文脉,正是藉此而得到延续,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心胸和智慧,重续这曾经有过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