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歌赛:一场持续28年的演出

(2012-07-28 15:24:14)
标签:

娱乐

在娱乐选秀节目被按下了“暂停键”的2012,新一轮的“青歌赛”成了新手崭露头角的上位平台。不一样的舞台,继续上演一样的梦想与追逐。

青歌赛:一场持续28年的演出

青歌赛:一场持续28年的演出

撰文 聂薇

今年,按照惯例总在三月露面的CCTV 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似乎销声匿迹了,“青歌赛今年可能停办”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

“青歌赛”从1984年始,每两年举办一次。这个舞台,曾产生了蔡国庆、宋祖英、谭晶、满文军、萨顶顶等一大批颇有影响力的歌手。但从2006年以来,“青歌赛”却逐渐成为各界炮轰的目标。

如同“春晚”、《新闻联播》、《艺术人生》等,央视制造的“青歌赛”一定带有“CCTV”的倾向——寓教于乐,老少皆宜。而节目形式混乱、主持阵容刻板、专家团队繁冗……这一系列硬伤,也成了它难以根治的“顽疾”。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穆维平甚至犀利指出其“被搅成了残羹剩饭,变成了名利舞台”。

而在音乐选秀节目被按下了“暂停键”的2012,迟迟未开启的区域选拔勾起了新一轮对“青歌赛”的好奇和八卦之心。直到五月初,“青歌赛”湖南唱区的开启才将看热闹的人群驱散。

黑格尔曾说过一句话,“存在即是合理”。“青歌赛”到如今已有二十八年。虽非经久不衰,但也一直存在,并成为央视的一个品牌,必然是有其价值和道理的。

与热闹非凡的选秀不同,“青歌赛”是专业歌手的比赛,它选的不是明星而是歌唱家。如果没有这个舞台,专业歌手就缺少了一个展示才华、磨练意志、提高自己的高水准平台。如同高考一样,虽备受争议,却也无可厚非,因为它仅仅是个平台,一个现今环境下相对最公平公正的平台。

而事实上,市场也未必就真的容不下一个“青歌赛”。在这个提倡“文化强国”的时代,我们既需要“快男超女”这样的大众选秀,也需要“青歌赛”这般的精英PK。“青歌赛”现在依旧有着很深的观众基础,其商业价值不逊色于其他选秀节目。1亿的日收视人群,足以媲美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而1.4亿的广告收入,也足以说明其市场价值。

如今,没有了其他选秀的“争宠”,“青歌赛”应该把重点再度回归到演唱本身。要吸引观众的眼球,找到自身看点,但这个看点并不是“炒作”,关键还在于合理的环节设置和有深度的点评。

但愿今年能看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青歌赛”。

 

 

 

 

 

 

 

 

 

 

 

 

 

 

 

杨思思:唱出歌者的灵魂

四年前,就曾在“青歌赛”上看过杨思思的表演。悠扬的声线,夸张的表情,别有风味的演出,让我对这个专程从奥地利格拉茨国立表演艺术大学飞来参加比赛的选手印象颇深。

再次回到这个舞台,杨思思已经是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的音乐老师。在大学拿到了声乐表演和艺术歌曲双硕士学位之后,她觉得音乐之都的取经之路是时候告一段落。回到家乡长沙,她希冀能寻找新的音乐圈子,而“青歌赛”就是她结识圈内人士的一个最佳途径。

卸掉舞台上的浓妆,生活中的杨思思是个纤瘦、温婉的女孩。3岁时学艺术体操,培养出的那股气质依然存在,而多年受外国古典音乐熏陶,也让她浑身充满着自信的味道。

与她聊天,不知不觉就会被她开朗的性格所感染,谈吐间透露出自己独特的主见。爱玩能静,收放自如,亦是她处世的本领。只是那弱不禁风的小身板,让人很难与那样高亢的嗓音和爆发力联系到一起。

杨思思说,她热爱音乐,从懂事起,就知道自己这一生都会与音乐相伴。回想起当年,妈妈每天风雨无阻地骑着自行车接送她上音乐补习班,她的眼眶瞬间红了。她说,为了不辜负妈妈的厚望,她一直很努力地学习,成长。

在奥地利的六年多时间,每周学校举办的音乐会她几乎都会去看。轮到自己演出时,她会日以继夜地排练;若没有登台机会,她也经常坐在台下,听着歌声,幻想舞台上那个人是自己,然后在内心表演,寻找灵感和情绪。在音乐的世界里,她感受着最深沉的情感。“每一首都要唱出歌者的灵魂,这才是一次完美的演出。”

如今,拿到了“青歌赛”湖南赛区美声唱法金奖第一名,问她对自己在全国总决赛上的还有什么目标,她摇头,说神马都是浮云,站在舞台上那种自由的感觉很真实,那对于她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游小青:发现内心的旅行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办一所幼儿园,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开开心心,无忧无虑;长大一点,我就想开一家花店,每天和新鲜美好的植物打交道。但没想到,最后我成了一名歌手,并且这一刻我发现,原来唱歌是全世界最美好的事。”在比赛结束后的一个星期,湖南赛区民族唱法金奖第一名游小青依旧显得很兴奋。

90后,白羊座,爱生活,有闯劲,这是游小青给自己定义的几个关键词。从小就思维活跃的她喜欢跳舞,喜欢唱歌,却没有想过会成为歌手。

大学毕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了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的招聘,没想到就真被选中,“就选了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赵大姐。她是真的挺有实力的,我是运气好。”游小青吐着舌头,指向不远处的赵静怡——湖南赛区流行唱法金奖得主。

说起为什么会来参加“青歌赛”,游小青觉得也是巧合。“读大学的时候,看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报名一些选秀比赛,我发自内心地佩服她们的勇气,我觉得要站在那么多人面前唱歌实在太伟大了!”

那时,尽管身处选秀热门地——四川音乐学院,游小青却没有做和大多数人一样的选择。但工作以后,她却愈发想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文工团,经历过几次大型演出,才知道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有多小。外面的山有多高?海有多深?我想了解。于是我就来了。”

想做就做,恰是游小青的个性所在。在她看来,没有思维的束缚,生活才会变得简单而清晰,幸运也会随之降临。“非常期待下一场比赛的到来,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觉得很开心。因为来‘青歌赛’的目的我已经达到了,并且更加明确内心的想法——音乐就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追求。”

 

赵静怡:超越自我的挑战

2005年的《快乐女声》红遍大江南北,17岁的赵静怡也赶上了这趟车。长沙赛区冠军、全国第九名的好成绩,让这个还扎着辫子、带点婴儿肥的长沙妹子有些受宠若惊。

或许是过早成名的经历,如今的赵静怡显得有点“少年老成”。手捧“青歌赛”湖南赛区流行唱法金奖第一名的奖杯,她的表情从容淡定。谈及过去,她笑言那只是“小时候瞎胡闹做的一场梦”,尽管美好,却也有点不真实。沉下心读完大学四年,才真正懂得什么是音乐。

“那时我才高二,就一小孩儿,满心欢喜签了天娱公司,可家人坚持让我完成学业。一开始我也哭过闹过,最后还是妥协了。现在想想,那个选择是对的。一个什么都不懂、没有半点社会经验的小丫头就想要当明星,是件多么幼稚的事。”

褪下“超女”的光环,赵静怡重新回到教室,收心学习,并凭借十年的演唱功底,如愿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8岁开始学民歌,大一又学了美声,最后发现自己还是喜欢流行音乐,于是又转学通俗。”虽然有点曲折,但她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坚持走了下去。

2010年,感觉唱功有所突破的赵静怡决定报名青歌赛,并获得湖南赛区流行唱法金奖,可惜最后止步全国三十一强。她不甘心,觉得并不是自己的实力不行,而是心态不对。

两年后,在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锻炼了一段时间的她卷土重来。这一次,她成熟了,淡定了,也平和了。她说,不想争什么名次,也不想当什么名人,就是想挑战自己,检验自己的唱功有没有提升。如今的工作稳定也有意义,她说即便有经纪公司找她自己也不愿去了。“每次演出,看着台下那么多官兵战士认真听你的歌,这种感觉很真实,给别人带来快乐才是一个歌手最大的荣耀。”

而对于接下来的全国总决赛,赵静怡说没有想过要拿什么奖,“比上一次好就行,至少知道自己进步了。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进步,就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