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年绽放幸福之花

标签:
文化 |
文 金鹰报刊社社长、总编辑 谷良
如果上个世纪的鲁迅先生能够穿越到今天,面对当前中国儿童教育的现状,不知他是否还会呐喊一声:“救救孩子”!?
我想,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答案,只是在救救孩子之前,更重要的是先救救父母和老师,救救我们自己。
中国同时还是全世界儿童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中国每年有数万儿童自杀,中国的孩子自杀的最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过重。其中女孩占四分之三,男孩占四分之一。
一位六年级的小女生在喝农药自杀前写下一段话:“我好累,他们都不理解我,我不想活了。”
在安徽太湖,一名12岁的留守男孩在亲吻爷爷后,自缢而死,他在遗书中写道:“你们(指父母)每次离开我都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
明天会更好,未来会更好,下一代会更好,这从来不就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梦想吗?
而现实却让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一个又一个痛不欲生的悲剧。
与这些缺少爱的孩子不同,更多的孩子们却被迫拥有过度的“爱”,这种“爱”的内在本质其实只是父母的虚荣和欲望,他们努力甚至疯狂地将孩子打造成他们心中虚构的成功样本和社会模范,然而,一旦孩子实现不了家长心中的愿景,家长就会把仇恨和抱怨释放给自己的孩子。
这些以爱的名义“强奸”孩子自由的家长,从来没有给予过孩子真正的爱,因为他们几乎从不去过问孩子们内心的情感和需要。他们要培养的是没有灵魂的百年孤独的钢铁战士,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温度的活生生的人。
就这样,千千万万的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失去了自由,他们成为父母未来的棋子和筹码,在一种巨大的身体疲累和心灵重压下,度过他们被圈养、被绑架、被孤立的童年,以及长夜漫漫、了无生趣的未来。
我们究竟应当如何教育下一代?
我们必须直取问题的根本,而不应再在枝叶里纠缠。
儿童教育的实质是:不存在有问题的儿童,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和老师。
今天,我们对孩子进行的所谓“教育”,就是将孩子变成自己的“人质”,对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目标、要求和任务,要他们一定要优秀、争气,一定要出国、成功,一定要有钱、有权、有名。我们这些自认为理所当然的期待,其实都是无理粗鲁的思想暴力。
更加愚昧可笑的是:因为我们内心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恐惧,我们就不断地用堆满“知识”和垃圾的头脑,去“教育”孩子充满无限潜能的心灵,用我们后天学来的聪明去“教育”孩子先天禀赋的智慧。
于是,充满天赋的孩子失去了天赋,充满童真的孩子失去了童真;于是,孩子不再成为孩子,孩子成了早熟的“成人”,在他们的智商被强制提高的同时,他们的心机也变得老谋深算、精明狡猾、甚至不择手段、残忍无情。
我们难道真的期待自己的孩子拥有这样一个善恶不分、真假不明、行尸走肉、无趣透顶的未来吗?
救救孩子,从我们做起,从当下做起。
当下,我们唯一要做的儿童教育就是让自己真正地放松,真正地空灵,真正地自信,真正地拥有智慧。
当下,我们应当放下身段,放下架子,放下自以为是的聪明。
当下,我们应当和孩子们成为无拘无束的朋友,和他们自由自在地游戏、学习、玩乐,观察他们,欣赏他们,赞美他们,从不要求,从不抱怨,从不生气和批评。
当下,我们应当倾听,应当默默地关注,应当不求任何回报地付出,带着无限的爱,带着永恒的温暖,如太阳,如空气,如天地,无私欲、无要求、无期待地爱着孩子、拥抱孩子,亲吻孩子。
当下,我们应当让孩子回到自然,回到传统,回到他们内心的灵性和智慧。
当下,我们不再让自己在社会的统一标准中迷失,不加入模式化的合唱,而是勇敢顽强地独唱,我们永远接纳孩子们的一切,包括他的不足、缺点和毛病。
当孩子病了、伤了、累了、苦了、痛了、委屈了、失败了、不幸了,我们要做的只是静静地聆听和关心,只是轻轻地诉说和安抚,告诉他们:一切都会过去,明天会更美好!
因为,再大的艰辛困苦,每个人都必须自己面对。然而,一定要孩子铭记:无论他们遭遇多大的风雨,父母家人都会陪伴着他共同度过。一定要让孩子坚信:有一种爱可以超越时空、永恒无限,而这种爱在未来的日子里,会不知不觉、无声无息地成为孩子们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当爱的阳光普照大地,向日葵就会绽放永远幸福的微笑,因为向日葵懂得:只要面对阳光自然生长,每一天都是最好的一天,每一天的日子都会幸福、简单和美好。
所以,对于儿童来说,真实的教育是自我学习、自我升华和自我觉悟。孩子的学习是自发自觉的,我们只需要给予更多无为、无私的爱,抛开社会功名和个人欲望的纯粹的爱!这种爱源自于人类本性中的能量。它可以自由自在、无边无际的散发。
今天的中国人,正在重新从古人的智慧中找到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一种最佳的教育捷径,那就是将中国古代的蒙学经典与当代儿童教育融为一体,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不论成败得失,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为教育好下一代而努力。
如同一首歌里所吟唱的:
救救孩子吧,让他们相信这就是爱的魔法,
救救孩子吧,让他们眼中的世界依然无瑕。
救救孩子吧,让他们找寻到黑暗中的灯塔,
救救孩子吧,让每一个童年都开出美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