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迷你古丈:递根香烟逛全城

(2012-06-04 14:58:33)
标签:

旅游

编前语:从湘江之源蓝山到花瑶古寨隆回,这一期,我们的脚步跟随宋祖英的歌声来到她的家乡——湘西古丈。古丈山水古丈人,这里有多少秘密鲜为人知?苗人山歌土家跳马,这里有多少精彩待世人共享?品一杯古丈毛尖,听一曲民歌《小背篓》,沉浸在这座“湖南最小县城”的古朴浓情中。

 迷你古丈:递根香烟逛全城

“寻找最美小县城”第三站:古丈县

迷你古丈:递根香烟逛全城

文 聂薇  

湘西偏东,武陵深处,酉水之南,峒河之北,一个美丽得有些神秘的地方,一个纯朴得让人迷恋的地方,它的名字给人无限遐想,它叫古丈。

 

古朴莫过古丈人

在此之前,曾听过这样一句形容古丈的话,“一个喇叭三盏灯,递根香烟逛全城”。

古丈县小,堪称湖南之最,全县面积不过1300平方公里,人口亦不过14万。说是城,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城的模型,古朴,精致。

上世纪四十年代,作家萧离的笔下曾写过关于古丈的文字:“街道很窄,两边差不多都有楼子,楼子上晒满了衣服裤子或干萝卜干豆荚等东西,或是大串大串让‘外路人’看了就摇脑壳的红辣椒。每家店铺的门前,也都铺着七八尺长凿得方方正正的长石头,上面常有两3岁的小孩子,光着屁股在玩耍,他的母亲则安闲地坐在门坎上纳鞋底。”

的确,古丈的街道,长不过三五丈,两旁的树木枝繁叶茂,扫尽落叶,可以看见地上闪亮的青石光滑如镜;瓦屋民居井然有序,被一条条通幽的小巷划分成格状;清澈明净的古阳河水穿城而过,站在河堤,放眼远望,吊脚楼、茶楼零星地散落;桥上,问卜、算褂、摆摊、对山歌、擦皮鞋的,或是耍猴儿鼓、跳社巴舞、打筒子的,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绕着县中心古阳镇转了一圈,果真不出半个小时。累了,坐在河边休息,旁边一位正在钓鱼的苗族老者,很友善地和我们搭话。他背着背篓,抽着长烟,饶有兴趣地说起关于“古丈”的由来。

“古丈县因县治古丈坪而名。这儿过去打过大仗,死了很多人。后来,阴天雾天,到处鬼哭鬼喊,只好请‘闹沙’(老司)椎牛跳鼓瘴禳傩。再后来,鬼不闹了,跳鼓瘴的技艺也就失传了。这个地方的地名由于沿习过久,让许多自认为了不起的后人猜疑,妄加猜测,争得面红眼鼓。现在看来,无论‘古丈坪’、‘鼓瘴坪’,还是‘牯藏坪’、‘古子坪’都自有他的道理。但年长月久,又有谁真正在意这个地方的真名儿呢?”

 

浓情恰似古丈茶

“春茶尖尖叶儿翠,绿得人心也发芽。小城故旧迎远客,乡情溶进古丈茶……”很多人知道古丈,其实源于宋祖英这首歌唱家乡的《古丈茶歌》。

古丈历来被称为“茶乡”,它的种茶的历史悠久,传说中先民即为茶农,有据可查的是在唐代,古丈茶是贡品。会溪坪有一株茶树王,股粗,高两丈余,树冠荫盖数丈。及至明清,全县种茶已经普及,到光绪32年,古丈同知董鸿勋再施改良与推广,茶业便一直兴盛不绝。

清明前后,踏访古丈,恰逢一年一度的“茶文化节”。徜徉在古阳河畔,漫步在茶园深处,攀援在坐龙峡中,穿行在红石林里,处处都能感受到这个中国知名茶乡的魅力与活力。

此时的古丈,正值采茶时节,翠绿的茶树遍布在四周的峰峦山坡之上,而小城也就被这浓浓的茶香裹藏着。在山顶,我们看见身穿土家族、苗族服饰的俊男俏女背着背篓,挎着竹篮,穿梭在高高矮矮、浓浓郁郁的茶园里。他们放开甜美清丽的嗓子,对着游走飘浮的白云唱一首,对着嫩绿碧翠的茶芽唱一曲,对着自己的心上人唱一段,把真挚的情感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清明茶树发嫩芽,阿哥阿妹来采茶;情歌飞出一串串,飞向海角和天涯……”

“花艳招蝴蝶,茶香引百客。”假如你有机会来古丈作客,一定会醉在这茶乡风韵里,这般风韵如茶,一定要细细地品,悠悠地啜饮,方有不尽的甘甜回味。

 

古丈风景:

栖凤湖:1993年被省政府审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湖外湖宽阔,内湖迂回,山势奇特,还有古老而神奇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址,是观光旅游、考古、科研、度假的理想场所。

坐龙峡:地理特征可以说是绝壁矗立,峡谷幽深,坑连洞,溪连洞,大洞连小洞,各洞相穿。坐龙溪大峡谷全长约6500米,峡谷最深处高差达300余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

红石林:这里石峰星罗棋布,整个景区融红、秀、峻、奇、绝、古于一身,堪称“武陵第一奇观”。红石林岩石形成约 4.5 亿年前,是全球唯一形成于寒武纪的红色碳酸岩石林景区。

桃子仙山:山海拔519.9米,系高望界山脉延伸至草潭突而高耸的孤峰,山下翠竹桃花绮丽,古柏参天。桃子山风景幽雄,山川秀丽,寺宇分布,为方圆数十里的名山。

 

古丈特色:

猴儿鼓舞:原是苗族人民用以驱鬼赶邪、消灾、求福的一种舞蹈。表演者击鼓起舞,男的表演模拟猴子的动作,女的表演则模拟人劳动和生活方面的动作,又称“花鼓”。

社巴巴舞:原是土家族祭祖敬神时的一种集体舞蹈。男女老少围绕大鼓,随着刚劲有力的锣鼓节奏,舞步摆手、脚手必须同边同向同步闪动,所以又叫摆手舞。

跳马舞:原是太平、宋家两地土家族人民每遇灾荒疾病,许马跳马敬山神土地的迷信舞蹈。

铜铃舞:原是土家族梯玛(老司)祭祀舞蹈,即手摇累累铜铃,边唱边跳,其动作有喂马、逗马、上马、骑马、跑马、下马等。

毛古斯:毛古斯是土家族一种极其古老的表演艺术,是在土家传统摆手活动中穿插进行的。它有歌舞,有对话,有大量生产动作,有简单情节与场次,演出者要身扎稻草,头佩草辫。毛古斯所进行的事实上是传统教育,诫子勿忘祖先的创业艰难与艰苦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