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磊的“娱乐帝国”

标签:
娱乐 |
从一家小型广告公司,到如今大牌云集、规模震撼的庞大娱乐帝国,华谊兄弟走出了一条不可思议的崛起之路。华谊兄弟的成功,离不开背后的操盘手王中磊。
与王中磊约在北京的798演播厅内录制节目,他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到了。从黑色奔驰车里走下来,他看起来年轻俊朗、打扮入时,下车后就一直忙碌着接电话,但挂在嘴角的笑容始终不变,让人觉得这位中国的“娱乐大亨”能干之余为人很平和。
可能是身体有些不适,上场前助理为王中磊递上矿泉水吃了点药。但在随后的访谈中,我们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完全感受不到倦怠,精神状态始终朝气蓬勃。或许,正因他对一切事物都有着一股近乎痴迷的热爱,才能带领华谊兄弟在中国影视娱乐界沸腾。
“谈判”成就明星梦工厂
很少有人知道,让华谊兄弟真正走上艺人经纪这条道路的,源于华谊当家花旦李冰冰。
早在十年前,李冰冰就已与王中磊相识。在那个娱乐意识匮乏的时期,李冰冰向王中磊传达了“艺人经纪公司”的概念,并将她当时的经纪人王京花引荐给王中磊,商业嗅觉灵敏的王中磊立即表现出了对发展“艺人经纪”业务的极大兴趣。
就在与王京花相识的那个下午,王中磊将第二天就打算跟其他公司签约的王京花成功说服,并让其迅速加盟华谊兄弟,从此成立了华谊兄弟艺人经纪公司。而整个“谈判”,王中磊仅仅花了短短的几个小时时间。
公司成立之初,其签约艺人只有李冰冰、范冰冰、任泉、陈道明等7个,如今,已经发展成112个。随着规模的扩大,王中磊对艺人的管理模式也不断产生变化——从最开始的心灵鸡汤式的关怀到提供专业服务的客户管理模式,现在连签约艺人的方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意更新。
在华谊兄弟最近的签约仪式中,王中磊分别向温碧霞、阿雅等人赠送钻石,而何洁更是穿上婚纱与王中磊签约。对于这种特殊的签约方式,更充分体现了这位“娱乐大佬”的与众不同。“我觉得艺人与公司之间与婚姻关系很像,首先要互相信任,并且彼此爱慕”。
作为明星的制造者,王中磊的“造星思路”也相当清晰。选择艺人,他注重的是从特质上判断艺人是否能让市场接受,要想赚钱,艺人必须个性化,所以公司会根据每个艺人的形象、个性、特长来量身定制。比如,李冰冰主打影视和广告路线,让其成为最会赚钱的明星;而王宝强则打造成“平民英雄”。在造星路上,王中磊从来就是一个对自己的判断充满自信的“伯乐”。
有人说,在娱乐圈这一汪时常兴风作浪的混水里,华谊兄弟能四平八稳地跑到今天,全靠王氏兄弟为他们的方舟装上了冯小刚这样一台性能优异的“冯氏引擎”。
与冯小刚的缘分要从十年前王中磊在地铁站看到的那张《甲方乙方》电影海报说起。海报上葛优与刘培俩人玩弄樱桃的俏皮画面,让王中磊对影视的兴趣一触即发。“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没有营销、没有宣传,我就因为这支广告进了电影院看了《甲方乙方》”。看完电影,王中磊心底也已经盘算好了要“拉拢”冯小刚的计划。
托英达介绍,王中磊和哥哥王中军与冯小刚有了见面的机会,可是对于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导演冯小刚来说,每天约饭局以及找他的投资人甚多,对这兄弟俩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为了与冯小刚有更多交流,王中磊甚至“潜伏”在冯小刚电影《没完没了》中出演了一个小角色,可惜依然没有博得冯导的好感。
或许是机缘巧合,在冯小刚拍《一声叹息》的时候,其他几个投资人突然说要撤资,把冯小刚急得焦头烂额。这时,在影视圈已崭露头角的王中磊果断地下了决定——若其他投资人撤资华谊立刻就把缺口补上。
“我印象特别深,华谊在投资《一声叹息》时,第一份合同,华谊投资40%,到这部电影结束的时候,华谊的投资是95%。”就这样,在冯小刚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华谊兄弟献出了一份力。也正是这一次,王中磊终于成功地“傍”上了冯小刚,从此电影家族里才有了赫赫有名的“冯氏贺岁片”,华谊兄弟的电影事业也随之蒸蒸日上。
“兄弟连”共创娱乐帝国
工作中兄弟搭档并不鲜见,但在浮躁的娱乐圈,能如王中军、王中磊兄弟般兢兢业业地让公司成功上市绝非易事。
小时候,王中磊几乎把哥哥王中军当作神一样崇拜。读书时,王中磊羡慕哥哥在美国边读书边任职广告公司,他每周给哥哥写信,希望毕业后也能去美国,却被哥哥一盆冷水浇过来,让他去机关上班。而当王中磊慢慢适应了政府机关的工作时,哥哥却让他辞职去做生意。后来生意失败,哥哥才让他进入华谊。整个青年时期,哥哥似乎成了王中磊的人生规划师。
王中磊与哥哥王中军携手在文化产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从一家小型广告公司,到如今庞大的娱乐帝国,接下来他们有了更远大的梦想,“我和中军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把华谊兄弟做成一个百年的公司”。
华谊兄弟的梦想和野心
2009年华谊兄弟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娱乐公司。然而华谊兄弟最大的亮点不是公司的业绩,而是公司股东包括了冯小刚,张纪中、黄晓明、李冰冰等50多个明星艺人。
对于华谊兄弟这种股权文化管理方式,外界看法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华谊兄弟这是将艺人与公司捆绑起来的谋略,而王中磊却说:“让艺人持股,我们认为这是种分享,而不是‘绑架’。”华谊兄弟的企业文化就是“分享”,这种理念不仅让持股艺人收益翻倍,也让华谊兄弟规模越扩越大。
如今,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制作集团,华谊兄弟依旧有很多未完成梦想,王中磊说:“做国际化的电影,走国际化的道路,是华谊未来的一个目标”。
从去年年初新推出的11部电影的“H计划”(High Hope),到前段时间与韩国六家经纪公司签署的协议,华谊兄弟与国际接轨的号角似乎已吹响。
然而,一边是胜利的号角声,一边却是外界对“华谊不扶持内地演员,只帮助台湾、韩国人进入内地市场”不理解的强烈抨击声,但王中磊坚定地说,“你们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想,其实我是在利用我现在的名声、我的能力、我的资源,让我们中国的电影、电视剧、歌手、艺人可以走向世界!”此时此刻,我们从这个笑里藏刀、老谋深算的中国男人身上感受到无限魅力。
在王中磊坚定信念的背后,是华谊兄弟未来N年的娱乐帝国缔造之路,我们也相信他定能带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