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溪峒人韩少功

(2012-02-27 11:14:19)
标签:

文化

八溪峒人韩少功

 

“融入山水的生活,经常流汗劳动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自由和最清洁的生活?接近土地和五谷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  

                                   

文 黄秋霞

 

一身素色布衣,偏黑脸上挂着和蔼笑容,说话斯调慢理,语气和蔼得近乎邻家大伯。这个时候你就要知道,站在眼前的是农民韩少功,而不是笔名艄公的作家。

这是位冬天在海南郊区避寒、夏天在汨罗八溪乡八溪峒蜗着的隐居者,两种生活形态,一种生存模式——怡然自得。在韩少功隐居地,记者亲历了一番这位乡野文人如何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寂静使任何声音膨胀好多倍的乡下

 

“韩老师,想到您家拜访下,方便吗?”
“这里偏僻,而且这两天乡下用电紧张,经常突然跳闸停电,怕到时不方便。如果你们不嫌辛苦,欢迎过来玩。”

拜访之前,与韩少功交流,刚好是他与妻子结束在海南的冬日生活,移往汨罗。

从长沙开车赴往汨罗八溪乡八溪峒,一般需要3个多小时。出发前,韩少功不止三次地向我们重复路线,具体细致到那条路该往哪个方向转弯掉头都齐备,但尽管如此,七大弯八大道的八溪乡偏僻位置还是花费了我们四个半小时。

八溪乡座落在雾峰山下,原是雾峰乡的一部分,直到大水库建成以后,才与大水对岸分隔开来,单独建制为乡。这是个地广人稀的小乡,与邻县的山脉相接。四千多的人口,却一把撒向了极目望断的广阔山地,于是很多地方见山不见人,任雀噪和蝉鸣填满空空山谷。

在韩少功的《山南水北》里,曾有对这里有过这样一段描写:寂静使任何声音都突然膨胀了好多倍。外来人低语一声,或咳嗽一声,也许会被自己的声音所惊吓。很多虫声和草声也都从寂静中升浮出来。一双从城市喧嚣中抽出来的耳朵,是一双苏醒的耳朵,再生的耳朵,失而复得的耳朵,突然发现了耳穴里的巨大空洞与辽阔,还有各种天籁之声的纤细、脆弱、精微以及丰富。只要停止说话,只要压下呼吸,遥远之处墙根下的一声虫鸣也可宏亮如雷,急切如鼓,延绵如潮,其音头和音尾所组成的漫长弧线,其清音声部和浊音声部的两相呼应,都朝着我的耳膜全线展开扑打而来。

 

虫子暗算下能麻木不仁才算真正乡下人

 

这样静谧的环境里,韩少功的乡居小房子就坐落在该乡镇唯一一个小学里。房子地处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旁边有个尚未被污染的水库湖),两层楼,七八间房,一个大凉台。房间大而空,里面摆设的东西不多,但生活气息浓。虽在学校里,但一扇大铁门,一个独立而广大的小院子,完全遗世而独立。

那个小院子是个宝地,里面种满了美人蕉、牵牛花,桂花,月季花等花朵,还有梓树、铁树,也有葡萄、橘树等水果树,更大的面积是种植空心菜、冬瓜、四季豆、辣椒等食用菜。“我家梓树瘦弱细长,俨然有骨感美;葡萄就是小姐身子丫环命,脾气大得很,心眼小得很;最缺德的是阳转藤,一棵乔木或一棵灌木的突然枯死,往往就是这种草藤围剿的恶果。它的叶子略近薯叶,看似忠厚。这就是它的虚伪”。

走在前坪园里,韩少功像介绍自家朋友般,把各个植物特色随口道来。

要练就这样的老手程度,那可不容易。比如居住在乡下,要忍受虫子的亲近就是一大必备课程。“乡下的虫子千差万别,一旦在人身上叮咬出一些汹涌而来的红斑,奇痒无比,折磨于心,甚至毒痕久久不褪。”韩少功说,“但细想一下,如果没有这种叮咬,那还是乡村吗?还是大自然吗?那种不痛不痒的乡村,充其量只是度假村,一种局部都市的异地移植。换句话说,一个人只有在虫子暗算之下变得皮肤粗糙,不再需要药膏和药水,甚至麻木不仁浑然不觉,大概才算得上真正的乡下人。”

 

城市“隐者”乡下人“透明人”

 

如此乡下人,就在我们探访的前一天晚上,八溪峒全部停电的情况下,除了和妻子串门和村里百姓闲聊外,两人对弹琴整整一晚。这是两夫妻乡间夜生活少有的娱乐活动。

除了看书、新闻和写作,韩少功大部分时间都在劳动。为了证明其劳动成果,韩少功特意给我看他早些年的战果:2004、05年度春夏两季农产品收成总表,葱、韭菜、苦菜、白菜、萝卜、白瓜、芋头、姜、凉薯、葵瓜子等品种样样都有,像其中豆角21.7公斤,冬瓜86.8公斤、萝卜菜9.5公斤等收成还蛮多,每个菜种每年都会有略微的涨降。

如此多的瓜菜,夫妇俩人当然吃不完,除了一部分做腌菜或者干菜外。进省城的时候,他与妻子都会带上干萝卜、干豆角、干茄片之类,一一分送朋友。

甚至为了便于携带,也为了夸张它们的品质和价值,他们还会事先把它们小袋包装,贴上电脑打印出来的商标和条形码,使之有模有样气度非凡,足以到超市去以假乱真。这样的纯绿色产品当然在其朋友圈大受欢迎。

其实,韩少功这种乡居生活绝非一般人能做到,许多人有隐居的心思,却没有一双能忍受虫子盯钻的手脚,一颗能耐住寂寞、感受素朴背后美丽与感动的心,以致终究是想想作罢。

“乡下为何成为隐居地,城市为何不行?”离开之前,问韩少功最后一个问题。“在我看来,都市生活最大的诱人之处,是人们互为隐者的一份轻松。相反,乡村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但少量的目标必是被过多关注的目标。互相熟悉的程度使人们的生活处于长久曝光状态。我们无法隐名更无法逃脱,身上肩负着太多来自乡亲们肉眼的目光。这样,即便在一个山坡上独自翻地,即便四野空阔无人,我也感到自己是一个公共场所的雕像,这样活得更透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