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平仄仄,春联奏出风雅颂

(2011-12-31 11:23:56)
标签:

文化

平平仄仄,春联奏出风雅颂

文 聂薇

郴州永兴县庙背村,一座条石垒起的大房子里,76岁的老人黄冬昌就住在这里。

黄老是庙背村出了名的文人。他年轻时读过私塾,有点文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再加之以前当过村干部,如今就成了全村最德高望重的老人。村里的人只要提到黄冬昌,个个脸上都写着两个字——崇敬。

“他可是我们这儿的一支笔,每年给家家户户写春联,还不收钱。”在省城打工多年的黄香告诉我们,从记事起,她就开始看黄老挥毫泼墨书写春联。一旦发现他家门庭若市,黄香就知道,“快过年了。”

久而久之,让黄老帮着写春联成了庙背村人的一大习惯,“通常要提前一个月预约,否则就排不到了。”黄香说,“村里的除夕非常传统,所有的人都会聚到一座代表他们根基的祠堂,大家庭人气旺盛,热闹非凡。那里有最纯粹的民风,有最响亮的鞭炮声,有围聚的老人小孩,还有满街贴着的门神和春联。而这些春联,全都出自黄老之手。”

尽管每年都写,但黄冬昌写的春联内容从不相同,在他看来,春联不仅是传统习俗,更是种大智慧,“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有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写一副春联并不简单,你需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要用最少的话浓缩最丰富的内容。古人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通过互赠或自撰春联传达一种其乐融融的精神,这背后是古人高超的智慧。”于是,他总会参照每家每户的情况,比如谁家有人升学、生病、外出务工不归,而写出不同的祝福。

“春联让老百姓千家万户高兴,它没有一定的模式,在春节的时候写了,写给大家,让咱们高兴,就是春联,就是和谐。”黄冬昌说。

写完了,自然还得贴。黄家村大房子多,每个门窗都要贴上一副,有时别人忙,黄老就亲自动手,给春联上糨糊,甚至还勇敢地爬上木梯子贴。

“时代在变,街景在变,身边一些传统习俗看似没有改变,却与我们渐行渐远。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重视传统文化,只怕哪天大家连春联该怎么贴都忘了!”黄东昌晃了晃脑袋,叹了口气,他走到门边,开始比划着教我们如何贴春联。

“按规矩,春联必须在除夕之前贴出。上联要贴在进门之右边,下联贴在进门之左边。而末字是仄声的,是上联,末字是平声的,是下联。现在许多春联是印刷品,尽管看起来更加金碧辉煌,但总不及手写的那样让人珍惜。有的对门两家,竟然会碰巧贴了一模一样的春联,或者将上下联贴反,这其实是很不好的……”

而对于春联的意义,黄老也有自己的观点,“春联这东西最讲究的就是个和字,把平平仄仄的对出个和谐来,就像一个乐队一样去奏响同一乐章,春联就是千家万户之间互相传递这种和谐之声的音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