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站在文化的十字路口
(2011-09-29 14:46:44)
标签:
文化 |
他是南京师范大学首位“文牍学”博士后,他是《百家讲坛》最年轻的主讲人。一位幸福地徜徉于电视和课堂之间的大学副教授,一位沉浸于历史人物中的当代学者,他的生活单纯幸福,他的非常课堂亦如诗如乐。
口述 《非常靠谱》主持人郦波 整理 聂薇
我们一直觉得观众只喜欢娱乐,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对文化的追求和向往。娱乐久了,总会向文化回归。《非常靠谱》就是引导观众回归传统,寻找自己的根。
姓氏文化其实很容易引起人的共鸣,一旦有共鸣自然会有关注度。但如何让更多人接受和喜欢,就要看你表达的方式。如果只是生搬硬套,肯定走不远。
没有哪个国家的崛起只靠经济,能对人类历史产生贡献的必须是文化。站在飞速崛起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先知道自己从哪来,才知道接下来该往哪走。
我们不像西方人一样信上帝、信耶稣,中华文化就是祖先文化,宗族对我们的影响深远,因此姓氏文化的向心力很强。中国文化推崇家、国、天下,姓氏就是连接国与家的纽带。
有人说《非常靠谱》是《天天向上》的微缩版,我觉得二者其实没有可比性。任何一个东西都有一个独特的载体,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会找到它的特点。
《非常靠谱》让三个老男人唱历史戏,方式挺新颖,让人感觉到情感和思想的流动。作为一个文化的发声体,我们几个老古董底气还算足,振聋发聩应该没问题。
有时候也会有意见的纷争,但这正是乐趣所在。有碰撞才有火花,否则观众哪有好戏看。
我不是为了讲历史而讲历史,而是为了让辉煌的东西在民族的血脉中流传。我不赞同还原绝对客观物理的历史真实,真正的真实是人性的真实。只有有了人性性格和历史关照,才能回到历史。学历史是以史为鉴,以史为思,这是历史的价值。
现在节目社会影响很好,至少我听到的都是表扬,还有电视台想挖我过去,模仿《非常靠谱》的节目形式,被我拒绝了。
我只是个教书匠,站在大学讲台或是《百家讲坛》说书其实更适合我,毕竟那是本色演出。不过人都喜欢尝试,《非常靠谱》让文化有了新的尝试,也让我找到了一种更适合教育方式。
现在大学的学习风气越来越差,年轻人想的都是房子,各种现实压力。所以现在我们更需要讲文化,讲信仰。放在十年前,这可能是附庸风雅、喊口号,但放到现在,这就是根本,是出路。
社会太浮躁,人心彷徨,我们真的需要《非常靠谱》这类的节目来摇旗呐喊,唤醒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