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强立:画者如玉
(2011-05-13 16:52:37)
标签:
杂谈 |
杨强立:青年山水画家,作品分别获北京荣宝斋和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其画以朦胧见长,且蕴含一种顽强的斗士精神。代表作品有《黑攻》系列等,著有《杨强立画集》。
解放西路杨强立的家,穿过摆着框表画作的走廊,书房一副价值百万的黎雄才大师的《秋江筏影图》映入眼帘。书桌上摆放着《八大山人画集》、《南宋四家画集》、《五代北宋画集》、《钱松喦画集》等画集,浓厚的墨香气息传来,桌上铺着墨迹未干的字,《好太王碑》临帖架在一角,几百张练字的纸叠放桌旁。杨强立左手的无名指上,一枚玉戒指极显眼。
那一座座山沉稳的驻在土地上,像一方方纸镇,美丽凝重,深情地压住纸张,让人类书写历史。杨强立喜欢画山水,他的画被称为朦胧派,介绍画作时,他的眼神中有暖意,笑容有童真,感情浸润,“一副画一般要画半个月”。群山丛林中,河网纵横,满眼锦绣,偶露一角茅屋,孤寂却安然自得。无论是大气时的浓墨重彩酣畅淋漓、抽象时的墨简意赅直抒心意、还是细致时的刻画入微精描细绘,这些山水,大多是他心中畅想,在那张不大的书桌上,叩山为钟鸣,抚水成琴弦,山是千绕百折的璇巩图,水是逆流或顺流而读都美丽的回文诗,他用胸中的沟壑渲染着宁静悠远的世界。
农村的生活经历,给了善于观察的杨强立充分发挥的空间,他生来爱静,不浮躁,在斗室之间静心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心如止水地用一颗虔诚的心,去寻求艺术的至高境界,寻得心灵的舒展。思想的停滞,情感的抽离,想象的萎缩,已成为不少大作跃上葱茏的障碍。若没有沉静创作的心态,没有追求真善美的情愫,沒有高尚圣洁的灵魂,艺术终会被浮华的世俗所湮没。
书桌下的两张画布,日积月累的墨迹和水彩印痕交相辉映,俨然组成了一幅抽象画。揭开垫布,桌上竟是一层墨色。执着于画画的杨强立,曾病倒在北京的西山,而今,长期的颈椎炎伴随而来的疼痛,也阻碍不了他对艺术无止境的追求。
一叶落而知秋,一个真实生活的细节最能表明一个人的品性和追求。君子如玉,温润淡雅,让人变得温柔静默。难怪杨强立总能静下心,原来,他喜欢玩玉。
Q&A
《芒果画报》:有很多出版社邀您出画集,您为什么要拒绝?
杨:我自己的作品还不够丰富,要出就出最好的,要能影响中国的,从画作中能看出画家的品位和追求,我现在还需要努力。
《芒果画报》:在车水马龙的环绕下,您怎样做到静心作画?
杨:现在的画作之所以没办法和前人比,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导致人心躁动,很多人作画都带有火气,多临摹古画,多写帖,能够让人静心,消散了火气,才能更好的创作。把精力和想法都放在创作上,有追求,就能静下心,没杂念,才能创造出好作品。不静心的话,人在心不在。
《芒果画报》:您的画里常用红色、牛、小羊羔等元素点缀,为什么会这样选择?
杨:我觉得作画不能有个性,我还是比较注重传统文化的积淀,红色是楚文化的颜色,很喜庆,让人有希望;牛总在无止境地耕耘,很有时代精神;画家要时刻保持童心,有好奇心才会不断有新作品出来。
《芒果画报》:您不作画的时候,都有什么喜好?
杨:我喜欢一个人旅游,去感受山水。喜欢收藏玉,玉这个东西,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