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感悟】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再次敲响安全教育的警钟

(2015-01-05 08:52:22)
标签: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安全教育

【教育感悟】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再次敲响安全教育的警钟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再次敲响安全教育的警钟

  我曾在过去的《教育学生提醒家长安全牢记心中》、《教育要唤醒学生珍惜生命》等多篇的博文中反复提醒和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全教育,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安全教育是项长远、系统工程,既需要日常教育宣传和应急演练,也需要提高民众文明素养,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首批36位遇难者名单已经公布,遇难者中最大的37岁,最小的仅12岁。一个个“1”“2”开头的年龄,让人揪心,让人痛心,令人担忧,原本是对人生充满无限希望和憧憬的年轻人,却在2014年最后一夜骤然逝去,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再次敲响安全教育的警钟。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再次敲响安全教育的警钟。作为政府部门和社会突发性风险预防策略是否充分?安全管理手段是否到位?应急控制措施是否及时?作为公民如何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危机中如何展开自救? 这一件件一个个一幕幕因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引发的悲剧令人担忧。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暴露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工作上、思想上较为突出的,比如安全意识不牢固、工作作风不扎实、城市应急体系不够健全、公共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比较薄弱等诸多的漏洞和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安全教育都是灾难推动型,即某处先发生灾难、造成伤亡后,才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缺乏前瞻性。应该在教育、媒体传播中加强安全教育宣传,让社会大众了解可能遇到的危机和灾难,知道如何应对及处理,必要条件下,还应该展开相关的培训和演练。在逝者安息、生者平安的祈愿中,一个大大的问号萦绕公众心中。为什么城市管理经验如此丰富的上海,竟会发生这般严重的踩踏事故?事故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中。但媒体曝出事故的许多细节,足以让我们开启系统反思的前奏。我们需要检视的是,不怕千日无患,就怕一日不防。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截至12月31日22点40分,上海全路网客流已超过1003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经过前些年的养成,市民游客已经习惯去观看外滩灯光秀、参与迎新倒计时……这些细节都预示着,当晚外滩及周边客流明显会超过工作日早高峰,那么上海相关部门有没有充分估计,做好相应安防工作,人潮管理有无做到位?何以在“秩序还算有序”的情况下,“观景平台”成为安全盲区?我们必须警示的是,事故没有“完全的意外”。俗话说,绊人的桩不在高。著名的海恩法则也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事故发生前,一部分人推搡起哄、无序对流、楼上撒券等举动,也许是一时冲动,或许是一时兴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令他人处于危险中,然而悲剧酿成,告诉我们,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再小的行为品格也与公共安全紧密联系,不得不慎。我们还要反思的是,该如何让安全意识、秩序意识深植国民心中。从事故中可以看出,有时候,无知比灾难更可怕。这也提醒我们,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应由“应急课”变为必修课。如果每一名孩子都学会安全避难、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大动脉止血等最基本的安全技能,试想,当他们成年走向社会之后,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够挽救多少人的生命。逝者已矣,但36个遇难者的家属还陷在深深的悲痛之中,一些伤者还要经历漫长的伤痛折磨。拿什么来祭奠死者,拿什么来抚慰生者,更长远的,必然是用鲜血打造公共安全的制度笼子,必然是用教训换来更多人的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意识,必然是用问责让相关各方多一份责任、少一分含糊的坚决落实。?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再次敲响安全教育的警钟。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遇难者大多是年轻人。针对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节假日通常是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高发期,学校应未雨绸缪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少去或不去人流量过大场所;社会进行安全教育时,也不应只喊口号,而必须结合案例,入脑入心。安全教育有时候并不只是知识灌输,还需要一套规范的社会秩序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否则,“遵纪守法的人反而吃亏,安全教育沦为空谈。安全教育很大程度是一种规则教育,安全意识薄弱对应的是规则意识淡漠,连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规则也不尊重,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就会大增。安全意识的提高,一方面依赖于民众自身文明素养的提升,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习惯;另一方面也需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方面的共同努力,让破坏公共秩序的人得到应有的惩治。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教育,并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它还与国民的文明素养、法律意识以及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法治程度息息相关。人类最重要的是保护生命,社会学校家庭第一大事是保护生命。安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监督社会,提醒家长,增强安全意识、普及安全教育、传播安全知识、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学生及家庭的安全和幸福,就必须让社会、学校、家庭携起手来,为创建和谐美丽的社会,为建设幸福安康的家庭和校园而共同努力!幸福安康的家庭靠的安全健康做保障,没有安全健康做保障? 一切都是空谈。孩子安全健康了,是父母的福气;父母安全健康了,是孩子的福气。父母家长与孩子学生要互相提醒,互相关爱,珍惜生命,这是一个家庭幸福安康最基本的要义。生命诚可贵,防患于未然!教育学生、监督社会、提醒家长安全牢记心中!防火防水防雷防震知识必须要深入人心!安全问题,目前应该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家庭社会关心的焦点。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再次敲响安全教育的警钟。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正因如此,教育之“育”就应从尊重生命开始,教人向善,使人胸襟开阔,积极实施并强化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视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促进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教育要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何以为生”只是教育的初级目的,“为何而生”才是教育的终级目标。只有从精神生命的高度去关心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加强思想引领、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才能使学生加强对生命的认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踏实地迎向人生打好基础。让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抱珍惜的、尊重的态度,并让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和责任感,使他们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教育要唤醒学生珍惜生命。开展生命教育可提高强自护自救能力,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学会生存”!时间就是生命,自救才能生存。事实上有多少人在遇险时想自救却不懂自救,就因为自救常识的缺乏,在多少天灾人祸面前,本可避免的悲剧在不断地重复上演,让人心痛不已。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发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教育要唤醒学生珍惜生命。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学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开始编织自己生命的未来。老师家长要言传身教,不光是在理论上告诉他们,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影响他们,把孩子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看待,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尊重他们。这将比写多少文章讴歌生命、开无数次珍爱生命的主题活动重要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