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感悟】高考直接导致学生减负困难重重

(2013-05-27 07:30:00)
标签:

高考减负

教育

【教育感悟】高考直接导致学生减负困难重重

高考直接导致学生减负困难重重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每年两会,代表委员都一再呼吁“减负”。然而,每年一度高考程序依旧进行,无形地宣判了教育部门出台的很多“减负令”无效执行,直接原因高考制度引发的。高考升学依然在决定千万学生的命运。家长和学生都想上好学校,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必然会导致竞争,竞争的筹码主要还是考试的分数,竞争越激烈,“减负”越困难。加上社会舆论导向的偏差,每年高考前后,各类媒体都围绕高考大做文章。这必然引导公众以高考上线人数来评判学校的好坏,这样就把学校绑架到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轨道上了。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出现了学生课业负担越减越重的现象。
  高考直接导致学生减负困难重重。高考引发了学校和家长对“减负”心态充满矛盾,学校考虑更多的是不在校际竞争中落败,家长则担心“减负”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学校满足于通过培养学生应试能力所带来的短期收益。如果改变传统那一套,反而不知该怎么做了。学校是“减负”的主阵地,如果不敢尝试和实践,不敢在教学改革上迈出新步伐,“减负”就始终停留在理念和口号层面。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至今依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高考直接导致学生减负困难重重。“减负”为何困难重重?怎样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减负”难题?“减负”难根源在于社会给年轻人的出路太少、太窄。家长们越来越迷信“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以前“起跑线”在小学,现在已经前移到幼儿园。中国教育应该反思的是,除了上大学、上好大学,还有没有什么好的出路?要从根源上解决“减负”难题,不仅要学校教育有更多的分流渠道,加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还要社会阶层间有足够的流动机会,大学生可以先做“螺丝钉”,再做“栋梁”;更要全社会尊重普通劳动者,让任何职业的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说白了要彻底改革高考制度,废除“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造成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表面原因是来自学校和家长,功名化的教育价值观导致诸多扭曲现象;而深层次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过分看重升学率,减负自然成为“空中楼阁”。如今的应试绑架了教育,绑架了学校,绑架了学生,也绑架了家长。同时,过重的课业负担成为了应试教育的衍生物,他们掩盖了的原本应该属于孩子的空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已严重妨碍了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生减负难,困难重重。其一,“应试教育”使学校以分数为中心,就会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戏,课表搞两套,一套按照部颁标准编排,应付检查,一套按学校规定编排,实际操作。中、高考科目,课时都有所增加,尤其是英语、数理化科目,加得更多,一般七节课,也就九节,一天九节课并不稀奇,年级越高,超得越高,体音美、劳技等课常常被挤占,老师也叫苦不迭。其二,生活压力使家长有望子成龙的心情,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的家长没有系统地受过培训,大部分基本不懂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对孩子的定位就不准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是对独生子女期望过高,从小就希望上个好学校,将来考好大学生,找个好工作,当然这里面有社会的误导;盲目攀比,没有看清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异。看别的家长买什么资料,自己也跟着买什么资料,看别的孩子上什么班,自己的孩子也上什么班,不看孩子是否需要,不给孩子发展空间,还美其名曰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三,社会压力使评价学校的质量看升学率,现在看进重点学校的升学率,尤其是名校的升学率,评价的基本面没有变。应该说这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根源。“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升学,苦了学生,苦了家长,苦了老师!而今高考的“身价”已远远超过旧时的科举考试。其四,升学压力使学生课业负担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基本呈递增趋势。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小学基本没有升学压力。但是考试还不能取消,但考试一直在改革,考试改革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距甚远。考试的类型单一,评价的标准单一,会造成严重损害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学习者为不愿付出的课程付出很多劳动,负担其实也指为不愿付出的事支付过多的劳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减负要做的工作还有丰富考试类型、完善评价标准,让学生发展个性与特长,与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为自己正确的理想而奋斗。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是一个非常棘手、非常尖锐、非常顽固的问题,也是困扰了今天中小学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国家教育部没有全面细化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的中小学生学业考试试卷质量评估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家校联动机制等等,就不可能切实保证中小学生减负目标的实现。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过长,睡眠严重不足。这已使学生不堪重负,而且越来越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危害极大。初三、高三学生几乎全是早6点前起床,晚12点半后睡觉,周末补课现象更为普遍。有一首改编歌是这么唱的: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是我,最无助的人是我,看不到未来的人还是我……学生减负问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们就在呼唤学生减负,使其向素质教育转型,可十多年过去了,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重,眼镜镜片越来越厚,眼皮越来越沉,身体越来越弱,人们好像陷入到泥潭中,越挣扎越沉沦……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不少学生体质下降、患神经衰弱、脊柱弯曲、近视眼等疾病。一些中小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道德素养滑坡。在学校和家庭压力下,一些少年儿童对学习、对学校、对教师、对家长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酿成了一些悲剧。中小学生出现的这些现象,十分令人担忧。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直接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妨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招生制度不改,减负谈何容易。当今的孩子已经被淹没在了题海里了,除了睡觉吃饭的时间,其余的便是对着作业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剧呀!老师成了工作的奴隶,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老师和家长特别是老师是学生课业负担的直接追加者,校长是学生课业负担的间接追加者,上级的上级成了学生课业负担间接的间接的间接的追加者。教育部的领导,教育专家们不会不知道这样做后果是什么,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